福州新闻网
  
  
  

民俗专家独家披露鹭岛百年电影旧时光

2019-11-22 09:11:22  来源:东南网
  

  小走马路 厦门最早放映电影

  1905年12月28日,电影《定军山》上映,黑白影像在白幕布上蓦然跳动,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也是那一年,有人将“西洋影戏”带到鼓浪屿,邀请当地居民观赏,厦门人与“影”结缘。

  郭老介绍,全厦门最早的专业戏曲演出场所,是中华茶园。有史料记载,1907年,邵利杏在田仔墘(今南田巷)修建了中华茶园,那里经营果点,演出戏剧,生意红火。

  1922年,为招徕游客,中华茶园正式改名为“中华戏院”,并开始放映电影。在当时,放映的影片算不上丰富,内容也十分单调,通常是外国电影《水浇园丁》这类家庭风情影片,抑或是中国风情纪录片,美国喜剧短片及多集惊险片《黑夜盗》、《宝莲历险记》等也陆续在此放映。

  “中华戏院首创厦门戏院售票放映模式,但真正意义上在厦门最早放映电影,要追溯到1918年。”翻阅相关资料后,郭老有了新的发现,早在1918年,厦门就有最早的电影放映。

  民国7年(1918年),厦门基督教青年会主持人王宗仁从国外带回一部电影放映机和一些影片,每逢周六、周日晚上,小走马路(厦门的古道之一,位于中山路附近、定安路边上)“基督教青年会”游艺部便免费为会员放映电影。

  “那才是厦门最早的电影放映,大多是宣传基督教义的影片,比如《耶稣钉死在十字架》、《耶和华诞生》和一些外国的风景短片、无声故事片。”郭老说。

  华侨出资 厦门戏院遍地开花

  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上海影片和国外影片大量进入厦门市场,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受到华侨文化与开放心态的熏陶,成为电影的忠实观众,一家家戏院在鹭岛生根发芽。

  鼓浪屿上,许多商人看到放映电影大有可为,便出资兴建戏院。作为厦门电影的萌芽地,鼓浪屿岛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却有草埔路的鹭江戏院、海坛路市场口的屿光戏院及海坛路的延平戏院3家戏院。

  本岛的繁华地段,思明戏院、三春戏院、南星乐园、开明戏院、中央戏院、大同戏院、龙山戏院、新世界娱乐城、金城大戏院等影剧院,也相继建成。到改革开放前,城市面积仅有约5平方公里的厦门,已经遍布17家戏院。

  一家家戏院里人头攒动,一个个电影故事在厦门流传。郭老回忆:“当红的电影在厦门的每家戏院几乎都有放映,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印象深刻的《大义灭亲》、《莲花落》,我都到不同的戏院观看过。”

  海报造势 厦门戏院氛围良好

  思明北路上的思明戏院,是当时全厦门设备最好的戏院,既能放无声电影,也能演歌舞戏曲。

  1949年,长城影业公司出品的有声电影《荡妇心》在思明戏院上映,观众们蜂拥而至。

  戏院门外,悬挂着一面圆形的巨幅黑胶片,如齿轮一般,恢弘醒目。白天,稀疏平常,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到夜晚,这幅胶片便缓缓转动起来,白光、蓝光、红光,交替闪烁,整条街巷更添一抹亮丽。

  挂在思明戏院里的,还有《荡妇心》的巨幅海报。“从思明戏院的高层,拉下一条巨幅海报,女主角白光,男主角严俊,海报上是他们的照片。”郭老回忆,外面是发光的胶片,里面是华丽的海报,那时的思明戏院,好看得很。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五彩、七彩到全彩色电影,这部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的电影《荡妇心》,成为郭老电影记忆里的重要节点,“那时候光与影的阵势,和现在的金鸡灯海的象征寓意是相通的,早在那时,厦门戏院就有很好的气氛”。

  叫好叫座 厦门人最爱这些电影

  “厦门人喜欢看电影,也是因为在电影里可以参透人生,与生活息息相关。”郭老说。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破镜重圆》《大时代小人物》《红色娘子军》《小二黑结婚》《中华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人到中年》《小花》等,都是银幕上的经典之作。当时,这些电影尤其受厦门人的喜爱。

  “这几部电影放映时,戏院里场场满座,观影后也是一片好评。”郭老认为,人们喜欢这些电影,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前后集;《八年离乱》与《天亮前后》,恰好反映抗战前后,符合群众的生活环境与氛围,能够产生共鸣”。

  不仅是国产影片,引进的外国电影也备受青睐,《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攻克柏林》《列宁在1918》,是最受厦门人欢迎的苏联电影。当时中苏友好的大背景下,电影反映集体农庄的史实,与中国进入人民公社,由个体走向集体的政策相契合,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

  郭老介绍,受到电影元素的影响,厦门人的业余生活,也发生小小的改变。“以前穿衣服领口微张,后来都效仿苏联人扣上扣子。美国的《戏水鸳鸯》和《出水芙蓉》上映后,厦门人也尝试接触芭蕾舞。”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