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守护福州古厝,让闽都文化绽放新光彩

2019-07-29 07:59:54  来源:福建日报
  

  保护好 传承历史文化的根脉

  “福州古厝是福州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独属于福州的历史文化DNA。”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说,福州古厝不仅让人们记住了乡愁,而且有利于福州千年文脉的传承。

  不仅是古厝,其他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等也是历史载体。对待它们,首先就是要保护好,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飞速推进的过程中,更应如此。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特地提到建筑大师、“福州女婿”梁思成先生曾说过的话——我们在文物跟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对文物保护修复,要遵循‘最少干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郭旃说。

  福州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山两塔一条街”古城格局保留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6年间,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不遗余力。“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批示,就有30多次。”福州市长尤猛军介绍说。他推动的“四个一”创新之举——设立一个文物局、组建一支考古队、颁发了一颗印、每年拨付100万元文保经费,更是传为佳话。

  保护文化遗产,赓续闽都文化的“根”与“魂”,福州一直在行动。近年来,福州市倾力打造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烟台山、冶山等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群和明城墙遗址、新店古城遗址保护修复工程,2018年又启动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

  “从三坊七巷的保护到现在打造15个历史文化街区和200多个传统老街巷,我们能够看到,从单体建筑到成片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整体氛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是非常可喜的。”曾多次到过福州,参与过三坊七巷、乌塔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说。

  利用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传承历史文脉,既要让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留得住,也要让其“活”起来。这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应有之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教授认为,一个城市的更新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历史街区实现复兴、活化、更具有活力,但如今的城市更新面对的不是一块空地,而是无数不同产权隶属关系的建筑物,这也是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不同之处。因而,必须处理好产权关系,选择正确的城市更新模式,其中,历史街区保护中吸收社区及社区居民参与很关键。

  把古建筑利用好,让其“活”起来,这些年,福州市一直在探索,成效明显。

  在仓山区程埔头七星巷,藏着一座古朴的三层西式建筑——林森公馆。每周末,络绎不绝的小读者来到这里,让这座沉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焕发生机。原来,2015年底,仓山区文化部门积极探索,在不损害文物的情形下,将其开辟成福州首家全公益绘本馆,免费对外开放,定期开展讲座、绘画、手工等亲子互动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这次“‘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专题论坛举办地——朱紫坊38号古民居也是如此。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民居与邻近的朱紫坊33号古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园一起,被辟为福州漆艺展示中心。

  “我们已经在这里成功承办了两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这里成为集中展现福州漆艺、推动与国内外漆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今年7月13日,2019福建文创市集也在朱紫坊拉开序幕,吸引了四方游客。

守护福州古厝,让闽都文化绽放新光彩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