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重大战役
一手补短板,一手建机制
——咬定“长制久清”不放松,百姓满意才算达标
“吉林省辽源市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存在控源截污进展缓慢、河道整治‘光说不练’、敷衍整改问题突出、工作拖沓推进不力”“陕西省西安市皂河黑臭水体整治一盖了之、长安段截污管网建设敷衍应付”……几个月前公布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对当地产生极大震动,倒逼整改落实。
“黑了治、治了黑”,这样的周期性反复问题,成了一些地方的顽症。“坚决向形式主义、急功近利说‘不’!”这次攻坚战要求百姓满意才算达标,确保水体“长制久清”。
“黑臭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根治不能就水论水,必须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
补短板,还欠账,各地因地制宜各施其策——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投入3000多万元,沿长滩河河堤铺设、改造污水干管10公里,接入污水口56处,城区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如今,长滩河清澈见底,昭化区内出境水质达二类以上。
“三四十年的基础设施短板要在三四年里补齐,就好比三四年内还清三四十年的历史欠账,难度可想而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黑臭水体治理累计投资3亿多元,昭阳区委常委刘兴发坦言,资金压力大,将通过引进世界银行贷款等方式拓宽来源。
那考河治理,南宁首开先河,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水流域治理,成为财政部PPP模式试点样板,走出新路子。通过招标请来专业企业先行出资11亿余元治理,再视治理效果分期付费,南宁一举两得:既解决政府短期集中投入资金短缺的问题,又确保对方长期优质维护。
多策并举,一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眼下在各地正深入推进。
“杜绝反弹,一方面要推进系统治理,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另一方面,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加快长效机制的建立。”业内人士对此达成共识。
建机制,破堵点,各种探索竞相涌现——
“没有互相推诿,而是联合协作,形成了很好的跨区域治水模式。”广州市政协主席、广佛跨界河河长刘悦伦心里的石头落下了。
广州、佛山跨界16条河流污染整治工程进度,一度达不到预期目标。2017年广州荔湾区和佛山南海区签署交界6条河涌共同治理协议,按水域面积比例共投资7800万元治理跨界河涌,并每月公开跨界重点污染源信息、联合整治工作计划及实施进度。目前广佛河清淤工程已完工。
2018年起,重庆市财政将拿出3.5亿元,对通过国家专项督查的31段黑臭水体实施按效补助。
浙江宁波则在全国率先以政府购买水质养护的形式治理内河。
“对于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治理。”生态环境部与住建部每年开展一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按照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管理,坚决遏制黑臭现象反弹。
(本报记者郭舒然执笔;参与采写记者:贺勇、韩俊杰、田豆豆、庞革平、刘洪超、方敏、贺林平、张文)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