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下王村:“空心房”变形记
打破推动难——“空心房”来了“实心人”
去年7月4日,下王村“空心房”拆除“百日会战”正式打响。
摸着石头过河,整治的难度远超想象。“日夜做宣传,磨烂嘴皮子,奋战二十多天,进展却很小。”邱国安说,“有两个原因,一是青壮年基本不在村里,能主持家事的人不多;二是多数老人把老屋的风水看得极重,不愿先坏规矩。”
“大家不动我先动!”两位村支部老书记挺身而出。75岁的刘祥忠率先签订协议,主动拆除自家“空心房”100多平方米,带动兄弟拆除连片的土坯房400多平方米;87岁的刘学文老当益壮,牵头做通200多户族人的思想工作,拿下村里的第一栋祖屋“向日堂”。随着几块关键“硬骨头”被啃下,下王村找到了打开局面的“金钥匙”。
“老书记在村里威望高,他们的话我们听得进去。”村民刘庆谊说。据了解,他是刘祥忠早年发展的党员,不仅主动拆除了“空心房”,还无偿贡献60多平方米土地用于建设公共设施。
针对群众关心的补偿问题,才溪镇制定出台“空心房”拆除以奖代补和用于旧村复垦两个政策,供自主选择;针对耕作所需的闲杂房建设分配、拆后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征用与置换等问题,研究出台杂房建设、村集体公共事业建设用地、裸房及重要节点平改坡、立面改造、祖屋祖祠修缮等“一揽子”政策,打消后顾之忧。
“说实话,我开始时不太愿意拆。村干部给我讲了‘取之于众,用之于众’的道理,还介绍了政府的奖励政策。”68岁的村民刘仁文说,脑子转过弯后,他同意拆除长期闲置的磨房和水碓房。
邱国安说,还有不少村民主动让出门前空地,支持新村建设。
村民态度的转变彻底扭转了不利的开局,全村上下“大整治”蔚然成风。短短3个月时间,累计签订拆除协议259户,涉及面积18921平方米,拆除面积18606平方米,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90余万元。
化解提升难——“留白处”绘出新蓝图
拆是先手旗,落子在利用。村民最关心的是,拆后土地如何使用,村庄面貌将如何改变。
过去,村里没有空地建大广场,村容难以提升。而拆除的“向日堂”等三栋“空心房”为它腾出了空间。正建设的下王村文化广场已初见雏形,未来将为村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集会聚会、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这般忙碌建设场景,在下王村并不鲜见。邱国安介绍,才溪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六边”工作法,即边规划、边设计、边出政策、边建设、边完善、边整治。目前下王村整治总体规划已经省、市专家评审,县规委会审查通过,保证今后新村建设有据可依,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根据规划,下王村环境整治部分包含下王文化广场、民俗广场、刘氏小游园、村口、村尾节点等7个景观节点和溪滨景观带。
在具体建设上,注重彰显特色、传承文脉。村口矗立着一面江南建筑风格墙体,墙体的青砖,就来自被拆除的“空心房”。“建设中我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拆后留下的各种建筑部件,比如青砖、瓦片、毛石,既节约环保,也留住乡愁。”刘永辉说。
“空心房”带走杂乱,腾出“留白”,也为道路、停车场、防洪堤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条件。从地势较高处远望,一条宽阔干净的柏油路很是显眼,村民刘炳文的家就在这条路旁。看着这条路,他忍不住告诉记者它的过往:以前这条村主干道是水泥路,只有约4.5米宽,逢年过节就会堵塞,车辆动弹不得,“如今变成柏油路,还拓宽到6.5米。外出的村民过年回家发现出入畅通,都对‘空心房’整治效果连连称赞”。
让刘炳文感到高兴的,还有村里的其他变化。“你看这路边的灯,以前很多都不亮,现在灯多了,晚上出门亮堂堂的。停车场也多了,车不会随意停放……看到村庄这么美,大家的言行也更文明了。”刘炳文说。
“成绩来之不易。不管是县、乡、村三级的领导干部,还是下王村的父老乡亲们,都必须担起责任,切实把下王村建设好,进而为全县300多个村做标杆。”上杭县委书记傅藏荣说。
(记者 刘必然 黄筱菁 通讯员 林斯乾)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