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创新作底色 发展有成色
建立“单一窗口”平台 信息跑路代替人跑腿
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福建自贸区创新实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柯达(中国)图文影像有限公司物流处经理刘亚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以前预约海关查验,需要报关企业派人到海关查验大厅查询,再到码头现场预约。”刘亚红说,如今登录“单一窗口”平台,便可预约海关查验,也可实时查询状态。企业在海关和港区间往返的次数由原来的4次缩减为1次,每次可节省查验环节人工耗时2小时。
“让信息跑路代替人跑腿,‘单一窗口’就是把各类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和整合在一起。”平台建设单位、厦门自贸片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少华介绍说,不断升级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设立伊始的进出口货物申报和船舶进出境申报,如今已扩大覆盖至企业资质备案、进出口许可证申领、出口退税、税费支付、结(付)汇等国际贸易主要环节,并延伸到物流和金融服务领域。
创新“加速度”成就发展“超速度”,在制度创新滋润下,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平台正在形成。
在福州,江阴口岸首创“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分线管理+验证整改+事后监管”“查验作业微信预约”等监管创新模式,2017年进口整车10049辆,同比增长20.9%,位列全国整车进口口岸第六位、新批口岸第二位。
在厦门,“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监管模式释放航空维修产业活力。如今,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产值占全国的1/4,成为全球重要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动能。2017年,福建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1929.3亿元,同比增长31.58%,高出福建全省平均水平19.6个百分点,拉动福建进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已成为推动福建全省投资和贸易增长的火车头,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福建自贸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发挥沿海近台优势 探索合作更新模式
“台湾水果上午采摘,下午即在大陆上架”。得益于福建率先采认台湾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结果,实行“先放行后报关,先上架后抽检”,2017年仅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就逾4万吨,占大陆总进口量的八成以上。
围绕两岸人员往来便利化,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和试点签发电子台胞证政策;台车入闽启动实施并进入常态化;率先采认台湾地区建筑、医疗、教育、旅游等专业领域从业资格证书;台胞凭借《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直接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岸货物流通愈发便利,人员往来同时越走越亲。
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首家在厦门自贸片区注册的台资旅行社,也是受惠于福建自贸试验区旅游业开放的首批台资旅行社之一。“资质的取得对我们而言非常宝贵。”公司经理徐坚铭表示,“立足厦门,我们不仅能够积极融入自贸区,还能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走向更广阔市场。”
发挥沿海近台优势,探索形成对台合作新模式,成为福建自贸区发展的题中之义——金融、增值电信、医疗、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50多个服务贸易领域率先对台开放。截至2018年4月,自贸试验区内新增台资企业2005家,占全省的56.7%,新增企业数量远超挂牌前历年总和。
“接下来,福建省将创新产业合作新机制,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拓展交流交往新渠道,努力把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平台。”福建自贸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钟自炜)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