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河治理啃下“硬骨头” 建管结合整体解决
建管结合整体解决
台江区的红星河是光明港支河之一,原本是一条400多米长的黑臭的断头河,现在已经打通,与光明港二支河连接起来。记者见到,两岸垂柳依依、三角梅吐艳,不少家长带孩子在步道散步。
“打通河道的目的在于活化水体。”宋治国介绍,光明港直通闽江,打通水系,可以提升流域的自净能力。
鼓楼区的华林河,曾经是黑臭的断头河,如今碧波清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只剩几名工人在修补驳岸。“以前臭气熏天,窗都不敢开。”岸边的居民楼保安说,现在没有臭味了,岸边还多了两条小步道,乘秋高气爽走一走,很是惬意。
“华林河也是断头河,没有行洪功能,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治理方法。”宋治国介绍,华林河岸边步道下面其实是截污渠,这是全市唯一的“叠合驳岸”,能实现截污与景观双重功能。河尽头用提升泵实现河水交换,避免未来成为黑臭死水。“空间都是有限的,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每个河道的特点,一河一策进行规划与施工。”
陆庄河畔,居民毛先生沿着栈道在河边散步,饶有兴致地观赏古迹高将军亭的修复工作。“以前河两旁布满公厕、杂物间,臭不可闻,虽然有陆庄桥、高峰桥、高将军亭这些古迹,但根本没法去。”他说,现在有宽阔的步道,可以在河边散步、休息,还经常带小孩看看古迹,讲讲故事,环境好了太多!
“我们小区还有人还给工人送宵夜呢,非常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毛先生说。
“刚开始,周边小区根本不让我们施工,还有居民阻挠,到后来却给我们的工人送宵夜、送锦旗。”宋治国说,因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考虑了居民需求,建设后受到居民的欢迎。
朱宸熠介绍,此次福州内河治理不再“就河论河”,而是把整个城区的山川水系、风土人情、地形地势、风情雨情水情,水系的布局流向流量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之间的关系等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提出整体解决办法。参考鼓楼区在五四河的“卷地毯”工作法,管网铺设、园林绿化、道路“白改黑”、驳岸修复、截污施工、沿河景观步道及人行道铺设等7项工作同时启动,近10个部门协同作业,将多条内河建成集风廊、水道、绿带、串珠公园于一体的内河景观带。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将来的管理考虑。”宋治国告诉记者,福州此次内河治理采用的PPP模式,并不是建成就结束了。“我们的项目周期是15年,建设后还要负责运维,每年第三方评估合格后才给钱。”
所以每个设计和建设,都要“以终为始”,为了长期运维考虑,也避免污染反复;在施工的同时,负责运维的河长已经前置上任,与施工方的河长一起对河道进行管理监督。
“建设工程即将完成,而这,才是内河管理的开始。”他说。
(记者 陈旻 文/图)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