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突破奖” 被称豪华版诺贝尔奖
中学:
13岁写作文要“志攀高峰”
后来,南斗小学升级为南斗附中,陈志坚在南斗附中上到初二年才转到县城就读。语文老师陈丁旺教过陈志坚,在他的印象里,陈志坚话不多,但成绩拔尖。
1979年秋,13岁的陈志坚进入安溪一中。“他个子不高,总是背着个大书包,里面装了很多书,一有空就读书。”在任课教师陈老师眼中,陈志坚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成绩优秀,是当时班级的学习委员。
“他性格沉着坚毅。”语文老师、安溪一中原副校长陈长发说,高中时的陈志坚学习专注。陈长发还记得,高一入学时,陈志坚写的第一篇作文,“主题为‘到校印象记’,他分成四个小节来写,其中一节写参观图书馆的感受,小标为‘志攀高峰’,当时仅13岁的他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
大学:
一台二手录音机陪伴四年
1981年,陈志坚从安溪一中高中毕业,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家里花了40元买来一台二手录音机,让他带去大学学英语。此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天跟着录音磁带读英语。
1985年,陈志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福建师范大学余宝笙教授指导的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随后又被省高教厅从全省录取的研究生中经过严格选拔为出国留学预备生。同年,他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关键词】 贡献突出
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991年,陈志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今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其间取得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杰出讲席教授的资格。
陈志坚主要从事先天免疫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发现了泛素作为信号分子的功能,以及病毒感染的感应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在RNA病毒侵染寄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2013年2月-8月在美国《科学》期刊上连续发表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对人体的免疫细胞最初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或体内异源DNA这一困扰生物医学界多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发现了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内源性第二信使cGAMP分子及其合成酶,在免疫生物学领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为红斑狼疮和艾滋病诊断、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临床药物开发用于预防及治疗传染病、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提供了新途径。
2014年5月,陈志坚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西南医学中心炎症研究中心主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