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态农业的追梦人
参加福州有机农夫市集的农夫们。
魏长(左二)和参加农业体验夏令营的孩子们
坚守有机之路,一起创造更好未来
在有机生态农业之路上,也并非只有田园生活的美好,许多有机农夫都直言“后悔过”。
“我觉得最难的是客人的认可。做有机菜,按时令种植,菜品没有反季节蔬菜那么丰富,有时候菜叶上有虫眼,卖相不太好,价格也比常规种植的贵一些……种种原因吧,客人来来去去。好在,观念在变化,来的总比去的多一些。”谢雄飞说,“有机认证也是一大困难,我到机构检测过一棵白菜,需要1800元,这对我们小农来说实在负担不起。”
“有机农业的同行,不少人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各种困难放弃了。”魏长说,这本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天气、自然灾害等风险太多。比如夏季天气炎热,产量不高、品种少,客户就少了。此外,水、空气、土壤、生物农药的规范……各个方面的质量,都影响着有机种植的结果,实现有机农业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最重要的是销售问题。”中宁现代农业的农场管理者辛少彬认为,一方面,社会对有机农产品的认可刚刚起步,市场还需要培育;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直在考验顾客和种植者之间的信任,有机农产品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
魏长认为,我国的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十分严格,能够完全达标的企业、农场少之又少;若交给第三方商业公司进行认证,价格昂贵不说,在消费者中信任度也不高。于是,全国各地的有机农业实践者,开始积极推广PGS(参与式保障体系)认证,让消费者参与到评价体系中。“这个评价方法在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已经成了国家认可的评价标准,希望在我国也能够推广,减少小农场主的负担,也提高有机农业的社会参与程度。”
“说实话,我觉得,坚持做有机农业是需要情怀的。”位于北京的公益组织“CSA联盟”工作人员薛宁,曾在福州组织过有机农夫市集,对有机农夫的不易深有感触。他认为,有机农业对人力的依赖较高,在人力成本逐渐攀升的当下,农场主大多亲力亲为,非常辛苦。有机小农挣到钱的也不多,能自给自足就算好的了。由于技术原因,有机农产品不适合太大规模的种植,目前有机农业更适合家庭农场模式。“真正有机的东西几乎是没办法量产的,必然有产量上的限制,有着时间上的漫长孕育期。”
8月底,暑假结束了,佳美农场的田间艺术夏令营也落下帷幕。让孩子在农场体验捕鱼、种植、制作糙米棒等认识自然和农产品的夏令营,佳美每年都会举办几场。
在平时的节假日,佳美农场也会举行采摘果蔬、制作食品、消费者代表会议等活动。魏长想通过这些活动,让以往只认识超市食品的消费者,真正了解食物的来源、种植过程,理解真实、自然的农产品,从而珍惜土地、环境和农夫们的耕种。
“这算是对有机市场的培育吧。一步一步来,总会影响更多人。”魏长说。
未来,他想效仿广州等地的农耕教育平台,也成立一个“农耕学校”线上平台,吸引更多喜爱有机农业的人回到乡村,为有机小农们找到伙伴,一起创造更好的未来,也让更多消费者对有机农业能够“路转粉”。(记者 陈旻 文/图)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