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寿宁县下党乡:从特困乡到美丽乡村的嬗变
创造网路,下党“味道”走向全国
与别的茶厂不同,位于下党乡下党村的寿宁县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从不愁销路。
“我们今年3月27日开始收茶青,春茶产出一万多公斤。”65岁的茶厂负责人周光云告诉记者,等茶叶包装完,就按照“茶园主”们的地址,寄往全国各地。
老周介绍,2015年开始,梦之乡负责加工生产下党村定制茶园的茶叶,寻找茶园主则由村里的蓉党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我们以生产红茶为主,免费供应农户化肥,以每公斤16到20元的价格收购茶青”。
茶叶,是下党最大的资源。如下党村600多亩茶园分布在海拔500到900米之间,且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茶叶质量好。可酒香也怕巷子深,下党优质的农产品,如何走出去?
2015年,经过一番调研,下党村决定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变卖茶叶为租茶园,策划推出“福山水”扶贫定制茶园项目。这就是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
所谓定制茶园,就是下党村向全国招募茶园主,茶园主以一年每亩2万元的价格租下茶园,每年春秋两季,茶园主不仅可以获得50公斤干茶,还可以到茶园采茶,参与农事活动。
很快,村里成立了蓉党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1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内,安装了8个探头,在300亩茶园上架设26个探头,开发24小时直播的可视化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茶园主通过APP客户端,就可随时点击查看茶园种植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状态,让产品实现可追溯。
当年,茶园订出了150多亩,产值300多万元,当地还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商标,以品牌化运营。
2016年,“下乡的味道”扶贫定制茶园案例被列为“国务院扶贫办精选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并进行推广。“下乡的味道”迅速形成品牌影响力,下党乡茶叶通过扶贫定制模式销往全省甚至全国。同时,山茶油、脐橙、地瓜扣等当地特色产品,也加入到“下乡的味道”产品队伍中来,实施可视化定制模式。
去年,下党定制茶园实现销售额600多万元,茶农每亩收入9000多元,下党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2500多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3.3万元,带动全村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农产品的可视化定制,让小农户对接了大市场。为壮大这一模式,寿宁县投入国有资本,并与民间力量合作成立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商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按照协议,公司每年将支付净利润的10%给下党乡下党村委会及所属的梦之乡公司作为“下乡的味道”商标使用费。这样,确保了下党村的村集体收入能够得到稳定增长。
“从去年开始,县里结合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全面推广下党乡扶贫定制茶园模式,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动作、持续巩固的原则,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推出‘我+1’产业扶贫计划,引导社会力量与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贫困户实现稳定收入。下一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汤孔忠说。
记者手记:改革开放已40周年,下党乡建乡也已30周年。可以说,下党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孕育和成长的。在其血液中,便流淌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特质。
下党人有强烈的发展愿望。等靠要是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在下党人心中树起了摆脱贫困的坚强信心,使下党人不安贫乐道,不怨天尤人。他们自发请求建乡,走因地制宜的脱贫路;投工投劳加入修路,以干得助迎来“小高速”。对摆脱贫困、
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与热情,是下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党人有敢于探索的勇气。这个偏远山区,用上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了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又探索把可视化定制模式推广到全县,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如今,他们还提出要当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每一次尝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面临风险;但每一次成功,都让未来的路子更加明晰。
下党人还有开放包容的精神。早在上世纪末,下党人就盼望着“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把土特产卖出去,因此通路是他们一代代人的梦想;现在,下党致力于“引进来”,发展红色旅游,与游客共享下党的故事和发展经验。“下乡的味道”成为可共享的公共品牌,下党实现了Wi-Fi全覆盖,村民们积极接受各种新信息,思路更加开放、更加包容。
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下党人的脱贫致富之路,越走信心越足,越走前景越光明。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