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追星资金去向不透明 粉丝集资得算个“明白账”
平台履责 加强监管
建议强化集资信息审核机制,推进账目透明公开,加强对诈骗活动打击力度
“我会以规模和口碑作为主要评判标准,不会参与规模较小的集资活动。”小许告诉记者,目前有一些第三方平台发起的集资项目,粉丝能看到项目进度,信息相对公开,具有一定可信度。
打开一款名为Owhat的手机APP,在一个目标金额为2万元的“应援”项目介绍中,发起人详细列明了所购物品内容和数量,同时写道:“所有开支明细将在活动后公示。”然而,记者发现,并非所有项目都清晰透明,有的发起人并非团体组织而是普通个人。根据该APP的声明条款解释,平台上的应援项目、商品信息均由发起人自行提供、上传,并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粉丝经济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平台责任界限是绕不开的话题。”陈少峰说,目前,对平台关联责任的界定仍待明晰。他建议,平台方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审核、资质认定和侵权追责机制,不仅要做到信息透明,还要对粉丝行为合理引导,“比如,对未成年人,平台方可通过技术手段设置金额上限、开启身份验证和限定使用时长等。”
据了解,目前一些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粉丝团体,在财务方面都有相应规定,包括账目公开、票据真实、允许查看等。“粉丝团体加强自我管理的同时,监管部门的监管也不能滞后。”朱巍表示,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将高额资金筹集活动纳入监管视野,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对诈骗活动的打击力度。
孙佳山建议,粉丝群体自身也要发挥监督的主动性:“粉丝们应认识到,集资支持不是粉丝文化的全部内涵,追星也应理性,出现问题时,应积极配合监管。”
记者手记
以良法善治呵护成长
粉丝在众筹集资行动中投入一定资金,多出于自愿,缘于他们因共同喜好而相聚,因共同愿景而付出。
尽管多数粉丝集资行为无过多功利色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蠢蠢欲动。由于内部管理与资金规模不相匹配,源于自愿的粉丝集资就成了少数人敛财牟利的幌子,最后往往令“众筹”变“众愁”。
面对庞大的集资规模,完全依靠粉丝群体的自觉,无法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内外监管体系。追星路上的粉丝或理性或疯狂,但保护好粉丝的合法财产权益却不应含糊。粉丝集资,得算个“明白账”。要做到项目真实、流程透明、去向公开、收支清晰,既需要平台把好审核关、做好监督员,更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管理办法,划出硬杠杠。
此外,从监管的层面看,面对类似于粉丝集资这样的新生事物,也应该创新监管方式,以良法善治,呵护健康成长。
(记者 钱一彬 丁安一 参与采写)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