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博物馆开发特色文博创意产业 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华侨博物院的“斗拱”嘉庚建筑模型。
▲厦门市博物馆文创空间。
短板
三大瓶颈
制约厦门文博创意产业
采访中,记者发现厦门的文博创意产品尚缺乏足够的创意,简单地将文物图案搬到生活用品等载体上,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文创的需求。“如果一件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以吸引我,我何不去买品牌商品?”热爱收集文创产品的杨扬说道。
再让我们看看那些参加厦门首届文博创意产品展示评选活动的产品,大多是已经投入市场的产品。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厦门文博创意产品的文化要素已经具备,但真正能将文化与产品创意结合起来,并让文创产品变得生动、有趣还实用的则不多。
“制约文博单位在文创产业道路大跨步向前的原因,体现在体制机制不活、配套政策不足、文创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云丽如是说。
长期以来,作为非盈利组织的国有博物馆能不能从事“盈利”的商业经营活动,困扰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业内人士曾感慨道,很多博物馆将文博资源看成馆内资源,不敢用、不会用、怕出错的思想阻碍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发展。还有一个短板,就是“懂设计、懂文物、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2015年,《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鼓励博物馆挖掘自身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自身发展能力,这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破题带来了福音。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同年国家层面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李云丽坦言,目前厦门在文博文创开发方面还缺乏相关的落实措施。
举措
挖掘地域特色
讲好文博“闽南故事”
博物馆究竟如何通过文博创意产品传播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公众有更多的参与感?李云丽说,最为重要的还是立足本业,把常设展览和特展办好,通过展览带动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讲故事的地方,“文化”是博物馆文创的最大优势,挖掘自身的闽南地域特色、非遗项目、文化习俗和需求等,并将这些文化元素注入文创产品中,是博物馆文创的关键。同时,还可以通过“开门办文创”,鼓励高校、专业文创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厦门各类博物馆文博创意产品的发展。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