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抗“玛莉亚” 记者与你同行
福州晚报记者雷岩平主动清理小柳路上倒伏的树枝
福州新闻网7月1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李锦清 郑瑞洋 文/摄)刚刚过去的这两天是防抗台风“玛莉亚”最为关键的两天,作为“逆风而行”的一群人,本报多路记者走进防抗台风一线,走进风里雨里。这两天身处一线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昨日趁着工作的间隙,一个个和防抗“玛莉亚”有关的故事,从他们的口中娓娓道来。
高温奔波险些中暑
不辞辛劳只为好照片
陈木易是本报驻闽侯站记者。10日,闽侯当地的气温飙升到35摄氏度以上。为了解当地防抗台风的准备工作,他当天走访了鸿尾、白沙、荆溪、甘蔗等多个乡镇的水利设施和安置点,在户外足足“煎烤”了4个多小时,险些中暑。
昨日上午,摄影记者叶诚跟随抢险人员来到三环路福飞路路口,这里是一处易涝点。当天10时48分,叶诚用相机记录下当地积水一度涨至40厘米高的画面,之后,他继续守在现场,亲眼见证了积水在抢险人员的努力下迅速排去。12时,叶诚再次用相机拍下了积水完全退去的路面。
“能够拍到这样一组照片,我很开心,它们是台风天里见证一线抢险人员努力的最好见证。”虽然蹲守多时,但叶诚不说辛苦,因为他拍到了好照片。
村民“长一智”
记者好开心
王光慧是本报驻福清站记者。接到防抗台风“玛莉亚”的采访报道任务后,他选择再一次前往福清市沿海的高山镇北垞村。去年台风“纳沙”登陆点就在那里,当时他就在现场采访。
当他再次来到此处时,村民的举动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原来,以往台风期间,渔船在渔港内会被风吹得互相碰撞造成损坏,今年渔民主动请来起重机吊渔船上岸,避免渔船遭受不必要的损坏。
看到村民们‘吃一堑长一智’,我由衷地替他们高兴!”王光慧说。
自己差点无处住宿
却为安置工作点赞
10日,本报记者徐文宇与陈暖前往长乐采访。可是,当晚两名记者在当地寻找住宿旅馆时,却遇到了“麻烦”。原来,当晚长乐城区酒店基本住满,而住客主要是安置的群众和工人。最后经过快1个小时的寻找,两位记者才找到住的地方。
“虽然自己找住宿点麻烦了一些,但从我们在一线的采访看,能切身地感受到当地安置转移工作做得更好了,这个值得称赞!”徐文宇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