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在厦门生活,就是一种幸福”

2018-06-23 09:57:09  来源:人民日报
  

  绿色发展,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厦门,又称鹭岛。白鹭是厦门的标志,筼筜湖则被誉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如今的筼筜湖碧波荡漾、白鹭齐飞,成为厦门高颜值的标志。不过老厦门人都知道,在过去近半个世纪时间里,这个由上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形成的内湖,实际经历过由清而浊、由浊到污、再由污到清的变化过程。

  “那时候,人在湖边走,臭气熏天。”61岁的万阿敏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在她的记忆中,40多年前的筼筜湖是“臭名远扬”的“龙须沟”。

  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打响厦门治污的第一号硬仗——筼筜湖综合治理,明确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此后,筼筜湖先后经历4期大规模综合整治。现在,环湖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水质的大部分指标达到或优于海水水质四类标准,部分指标达三类标准。

  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筼筜湖的治理成效,是厦门长期以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厦门在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中形成的众多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曾高度评价厦门的海域生态修复工作,并将其作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管理示范区的示范工程,在全球推广示范。2014年,厦门划定981平方公里的陆域生态控制线,占国土面积的57.6%,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业务管理平台,作为规划审批管理的依据;同时出台生态控制线管理实施规定,使生态保护固定在“一张蓝图”上,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明确了底线。2016年,厦门获得“全国生态市”称号,成为福建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厦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了。”万阿敏感慨道,“这让我们感觉到生活更加美好。”

  补齐短板,改革红利普惠民生

  “以前碰上难度大的手术,总想着去北上广的大医院,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路上还有不少风险。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上海顶级专家的治疗。”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顺利完成巨大腹主动脉瘤的腔内微创治疗后,72岁的厦门市民蔡民强满怀感激。

  近年来,厦门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解决危重症和疑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依然存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正是厦门为补齐医疗短板而建设的一家医院。

  “现在我每周在上海总部只待一天,工作重心都放在厦门。”王利新,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如今也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血管外科执行副主任,“总部共派遣约110名资深专家常驻厦门,其中不少是国内‘一号难求’的大牌专家。同时总部的科室主任每月至少来厦门一次,为患者实施手术和看诊——他们同时兼任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科室主任,让厦门市民能够得到更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厦门统筹做好“就业、就学、医、食、住、行”六件民生大事。如今,厦门已经实现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覆盖全体市民、分层次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城乡水、电、气、公交、有线电视等8种产品实现同城同价;全市6个行政区均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生活在厦门的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馨与幸福。

  “在厦门生活,就是一种幸福。”蔡民强的话道出了许多厦门人的心声,这也是他们对厦门一份独特的情感。

“在厦门生活,就是一种幸福”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陈玲云】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