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名师点评中考作文 《充电》这么写不容易“漏电”

2018-06-23 07:54: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铭
  

  福州晚报记者 林铭

  今年中考作文题目是《充电》,据考生们口述,题目要求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电一次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考生要如何立意才能得高分?本报特邀我省权威专家及一线名师进行点评。

  做到“文贵如题”

  展示“语文味道”

  点评老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 王立根

  作文考试强调的是“文贵如题”。要做到“文贵如题”,要先认准题。所以要想,“蓄电池理论”,比喻什么?这个比喻其实很浅,即: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原来拥有的知识是不能迎接挑战了,时代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才能拥有足够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写作文时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关键词是“不间断地、持续地”,一定不能忽视了。

  如果写议论文,说理时不能是无病呻吟,要生动活泼。有的同学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譬如把热爱读书的人比作“书海中的弄潮儿”,把读书的愉快心情比作“三月踏青、六月里喝雪水”,这样就不是泛泛而议,而富有“语文味道”。

  许多考生写成记叙文也不错,最简单的就是记一个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的过程,点明它是一种“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写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作文,还愁得不了高分吗?

  事例构思不难

  难在深度分析

  点评老师: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薛章辉

  总体来看,题目所给材料十分符合初中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充电”是初中生熟知的流行语,它指的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文章的体裁由考生自己确定。可记叙“我”或别人善于学习、勤奋积累新知识,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感人故事。健全人“充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残疾人“充电”为与社会同行,老年人“充电”是为实践“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事例不难构思。

  如果考生写议论文,必须阐明为什么必须持续“充电”?接着,考生应阐述如何持续“充电”。正反结合,论证将更有力。考生必须精心选择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注重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之提升到理性高度去认识,这样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拿到高分。

  写出递进性

  汇入持续性

  点评老师:全国说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三牧中学语文教师 陈颖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给出的文字中提到“进行不间断地、可持续地充电”,因此无论选择哪一种立意,无论选取哪些素材,最好能写出“充电”的过程性、阶段性、递进性或不同领域、多个方面的成效,并最终汇总到个人成长的持续性上来。考生构思时,只要将“充电”的意义延伸到生活中、学习中,文章就会写出高度和深度。

  总之,如果记叙文写得有波澜、有独特性;议论文写得深入、引人思考,那高分自然落入囊中了!

  融进亲情友谊

  写出生活感受

  点评老师:精锐教育语文教师 邓黎敏

  “蓄电池理论”契合当下社会对人才“不断学习”的要求,题目浅显易懂,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作文立意上,考生可充分调动多元思维,若写记叙文,可选取学习成长、理想信念等素材,选取典型,或刻画事件的一波三折,或抒发点滴感悟,甚至可以将亲情友谊等情感类素材巧妙融合进文章,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若写议论文,应写出此题的思辨性,联系日常实际,可诠释“电”的内涵, 可写“充电”的必要性,可思考如何“充电”,从“充电”的内涵、意义、影响、手段等方面展现思考深度。

名师点评中考作文 《充电》这么写不容易“漏电”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陈玲云】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