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申之路: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
挺进上游 突破垄断
规模做大,但陈建龙仍有心头之痛,这就是昂贵的生产锦纶的原料——己内酰胺。长期以来,己内酰胺被德国巴斯夫等几家国际化工巨头垄断,国内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70%。
卖方市场的垄断和强势,留给陈建龙刻骨铭心的痛。“我们不是拿着钱去买,而是去求,求他们卖给我。有一次在浙江萧山开己内酰胺会议,轮到我讲时,我只用一句话概括当时买己内酰胺的感受:‘天天当孙子,没有一天当儿子’。”他回忆道。
怀着悲壮的心情,他立下要做属于自己的己内酰胺的誓言:“这辈子如果突破不了己内酰胺,我就对不起这个行业。”
梦想起步。2013年3月,恒申落子连江可门开发区,总投资400亿元,建设申远新材料项目,计划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年产100万吨的聚酰胺一体化项目。
延伸产业链,挺进上游,技术是关键。恒申紧抓机遇,把握住欧债危机、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等契机,历经5年艰辛谈判,终于与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的荷兰帝斯曼达成协议,后者提供最新的HPO plus技术及相关生产工艺。
对接世界最先进技术,让申远一出发就站立高点。“HPO plus技术在国内南京帝斯曼公司成功运用并投产,比较成熟。这奠定了申远发展的技术基础,让我们一起步就能生产出高端的己内酰胺。”陈建龙说。
申远落地之后,产业链招商效应显现。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紧随而来,投资4.2亿美元建厂,为申远项目提供氢气、合成氨等工业气体。早先入驻可门开发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可门电厂,特地进行供汽改造,为申远提供低压蒸汽。
数年梦想,四年苦干,一朝开花结果。2017年7月,申远一期年产40万吨聚酰胺(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试投产,一个月内,两条生产线一次性开车成功。“我从事这一行20多年,像申远这样两条生产线一次性开车成功,全球同行业从没有过。”曾长期在南京帝斯曼任职、现担任申远项目总监的谷俊说。
经近一年的调整、完善,申远一期项目进入稳定生产阶段。“今年,两条生产线可以实现满负荷运转,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还将上马二期工程。”申远公司总经办特别顾问刘棋官说。
这个大块头投产后,对提速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全国纺织化纤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对项目所在地连江县来说,通过舞动申远这个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有望崛起。紧邻申远,下游企业——总投资57亿元的恒捷实业,可就近承接己内酰胺生产锦纶6聚合切片。恒捷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达100亿元。
对福建及全国纺织业来说,同样意义重大。过去,国内高端己内酰胺产品依赖进口,仅长乐一地每年的需求量就达60万吨以上。“申远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产100万吨高端己内酰胺,使国内锦纶企业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陈建龙说。
对恒申来说,申远投产更是打通了从上游原料到下游聚合、纺丝、织造等六道产业链,极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行业话语权。
今年5月,恒申的己内酰胺梦想更加坚实。荷兰当地时间5月17日,恒申签约收购Fibrant(福邦特)己内酰胺及相关业务(原帝斯曼己内酰胺业务),交易完成后,恒申将拥有全球最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
对陈建龙来说,攀登无止境。目前,恒申正在两头出击,谋划延伸产业链:向上延伸,联手世界500强企业,挺进石化领域;向下延伸,拓展己内酰胺在工业薄膜、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应用。
耕耘纺织行业30载,在成为世界500强的逐梦路上,陈建龙激情不减,步履不停。(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