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近期10省区市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谁最受益?

2018-05-22 08:21:29  来源:工人日报
  

  一定程度促进劳动力市场结构更合理

  记者了解到,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一套严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用、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

  苏海南对记者说,科学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必须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测算。如果标准过低,那么一些低收入劳动群体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就不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如果标准过高,企业硬去按照这个标准支付,且带动低收入层级工资水平上升,引发人力成本压力大增,这是不可持续的。如造成企业亏损甚至关闭,最终吃亏的还是劳动者。

  李实认为,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最直接的用人单位包括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一些从事低端服务的企业等。这些企业中,劳动力成本本身占比很大。李实表示,最低工资标准定得是否科学,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看企业能否正常“消化”。如果定得过高,会造成企业人力成本上涨,企业被迫节约人力成本,从而导致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于一些低端产业的升级换代有促进作用。李实表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很可能迫使企业用资本或技术替代劳动,从而不仅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也让不少低技能劳动者被迫提高自身技能,进而让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更加合理。

  调整标准应考虑本地区劳动生产率

  2015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稳慎把握调整节奏,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每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

  苏海南认为,这一改动是基于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作出的。

  研究了2004年~2015年31个省区市最低工资调整数据,李实发现各地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存在一定的“跟风行为”。一些省区市在决定是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本地实际的经济形势,而是其他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是否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而这必然会导致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水平脱离本地实际。

  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通过数据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收入原本处于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低技能劳动者群体会产生直接影响。

  从地区来看,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劳动者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较不敏感,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在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地区,劳动者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较为敏感,最低工资标准的过快上涨,会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王延中认为,各地在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政策时,应重点调研本地区低技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并综合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制定与本地区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记者 杨学义)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