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滇西边境偏远小城的一座纪念馆,为何吸引人?

2018-05-21 11:17:07  来源:人民日报
  

  建立协会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滇西抗战纪念馆推出的纪念品里,有一本厚重的《铁血远征中的腾冲民伕》,副题为“一个托起胜利丰碑的功勋群体”。这本书是腾冲滇西抗战文化研究会的成果。纪念馆建立协会机构开展学术研究,曾推荐3名抗日参战民伕参加天安门阅兵观礼。

  通过对日军“100部队”的专题研究,纪念馆收集了日军在滇西实施细菌战的重要文物,揭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纪念馆对滇缅公路、华侨机工、飞虎队等研究的积累和深入,不断丰富充实着历史。滇西抗战纪念馆还加入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参加了美国、日本、澳洲和欧洲的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国际二战学术讨论,“发出了中国滇西抗战的声音”。

  杨素红说,纪念馆虽坐落边疆,但没有边缘意识,借助博物馆联盟走出去,在国际二战研究上发出中国声音。她笑言,我们这个局属二级事业单位,与许多厅级大馆“过从甚密”。纪念馆开馆以来,与广州黄埔军校、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全国抗战类博物馆联合举办多场展览。与此同时走出去巡展,策划的《中国远征军“CBI”(中缅印战区)作战实录展》,在全国多地深受参观者欢迎。

  在纪念馆的二楼,有专门的捐赠文物展区,展示了陈灿培、李碧清夫妇和阙汉骞将军后人等热心人士的文物赠品。每件赠品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设立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引起参观者情感共鸣

  为了纪念馆来腾冲看看的,还有远征军的后人们。

  在纪念馆一侧,有一面长128米、高4米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开放给全世界的远征军和盟军后裔。腾冲市历时7年征集到10.7万多个中国远征军人的名字,后来几年又增补进去1万多个名字。今年清明前夕,纪念馆接待了王惠莉女士一家。王女士的爷爷、父亲和叔叔一家三口两代人先后加入中国远征军,如今名字均镌刻在名录墙上。

  纪念馆工作人员杨淑娟介绍,纪念馆有电子名录,远征军后裔可先到电子名录查询,然后再由工作人员引领到名录墙的相应位置。“许多次,我们看到远道而来的远征军后裔,在祖辈名字下面的青石板上长跪不起,泣不成声”,杨淑娟红着眼圈介绍,有一对来自广东的老夫妇,每年都会来名录墙前祭拜亲人,“为了节省路费,老人家都是坐长途汽车辗转来腾冲。”

  杨素红说,腾冲人民对抗日民族英烈的崇敬是深入骨髓的。每年清明节,纪念馆都会举办春祭,幼儿园到中学都会组织学生前来,许多市民也会自发前来。而市民送来的花圈、纸钱、水果等祭品,纪念馆都要抽派专人处理。“来纪念馆的游客多,部分也是因为食馆客栈老板、清洁工、出租车司机都会给游客推荐这个地方,腾冲人都对此引以为豪。”杨素红说。

  每年暑假游客高峰期,纪念馆还会培训本地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看,他们在为打坏人的英雄送粮食,小哥哥也跟着妈妈运粮,有粮食吃战士们才能把坏人打出去”,稚嫩的童音讲解,今年暑假又将飘荡在纪念馆里。

  (记者 徐元锋)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