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督查组决战长江固废污染 一周挂牌百余起
企业恶意倾倒疑似危险废物
按照天门市有关方面的介绍,垃圾围城大多有其历史原因。但是,恶意倾倒疑似工业危险废物性质就不一样了。
5月12日下午,104组的督查队员在岳口镇通往健康村、七屋巷村的一条土路上偶然发现了一大片被沙子覆盖的土地,土地的边缘渗出了白花花的物质,这片地的旁边就是一个自然垃圾填埋场,这引起了督查队员的高度警觉。
买来铁锨,没挖几下先是露出黄色的物质,再深挖就是黑色的物质,而且,黑色的物质非常坚硬。督查队员用铁锨挖了一块黄色物质,倒入一点水,通过随身携带的PH试纸一测,黄色物质的酸碱度居然达到13—14,“这说明黄色物质属于强碱,疑似危险废物。”104组组长苏江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黑色物质应该是工业固废。
正说着,苏江海胳膊上不小心碰到黄色物质的地方已经泛起了条条红色的小包。再进一步检查,督查组发现,黄色物质边缘部门白花花的东西是工业碱,而白花花物质下面就是一条河沟,河沟旁边的植物己全部枯萎、死亡。“很有可能是被烧死的。”让苏江海认定这堆物质是工业固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河沟里还有一个化工企业用的“计量罐”。
经过初步测量,黄色的疑似工业危险废物,倾倒面积约6平方米,深度约0.5米。而黑色的工业固废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深度有1米。
于是,苏江海叫来当地环保部门前来确认,后当地村委会的村干部也被叫来询问。
七屋巷村委会主任承认,沙子是他叫人盖上的,但他表示不知道沙子下面是什么,更不知道是工业废物。几番对话下来,村委会主任开始前后矛盾。
督查组认为,这显然是一起恶意倾倒事件,而且性质恶劣。
天门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就这个问题,当天他们已展开调查。
“自助”督查打造环保执法铁军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先去吃饭,晚上我们还要开碰头会。”5月11日晚上近7点,苏江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要分批去吃饭。
“分批吃饭?”虽多次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各类督查,但“分批吃饭”还是第一次听说。
苏江海向《法制日报》记者解释说,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前来参加“清废行动2018”的督查人员必须填写“廉洁守纪承诺书”。
“在天门市督查期间,我们原则上独立开展督查。”苏江海说,出去督查是自己租车,找不到地方就启用导航;吃饭是队员在网上自己订,住房费用自己结。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这种“自助式”督查以往并不多见。
一盒米饭上面盖着青菜,少许肉,另一盒菜汤,5月13日中午,当《法制日报》记者来到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陈志辉的房间时,他正在吃午饭。“这么简单,能吃好吗?”“这样挺好,我们想吃什么就叫什么,没有陪同不需要应酬。”陈志辉说,104组有20个督查队员,这些督查队员被分配到不同的组,有去现场的,有整理信息的,等等。在他看来,这种吃饭方式可以满足每个组的工作需要。
“清废行动2018”启动之初,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此次督查原则上不需要地方陪同,由督查人员独立核查。在天门,《法制日报》记者看到,一支独立的环保执法铁军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记者 郄建荣)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