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南平打响污染整治攻坚战 告别污染迎来富美天地

2018-05-13 08:50:30  来源:福建日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起

  转产转业过程中,不少退养户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出一片新天地。

  夏道镇吴丹村全村农户曾经九成以上以养猪为主业。去年退养后,该村年轻人在转产转业关头,敢想敢闯敢干。郑君健、吴万土等3户年轻退养户瞄准小龙虾养殖,投资350万元成立辉腾农业有限公司,走生态立体养殖路子。去年7月,公司利用原有猪场清退出来的场地,开挖一口鱼塘养鱼净化水质,同时租赁周边农户40亩山垄田放养小龙虾。

  “小龙虾生长周期两个月。去年10月进的种苗,第一批已长大,今年3月初开始上市,销路不愁,价格也不错。”郑君健开心地说,当初也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去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后,边学边干,没想到成功了。

  炉下镇田头村的退养户陈人礼,在猪栏拆除后迅速承包了村里荒废已久的130余亩的鱼塘,成立家庭农场,通过技术员的指导,养起淡水鱼。如今,他养的鱼直供景区餐馆,供不应求。

  来到塔前镇赤坑村,退养户秦世泰的生态农场里有基质栽培、水塘养殖、生态大棚等,一派现代农业景象立现眼前。“不仅在塔前镇有300亩地,在赤门镇还有200多亩。”他说,退养后,他们投入3000万元,带领40个养猪户,利用空置栏舍和场地进行技术改造,种植绿色果蔬,仅在赤坑村就搭建起68个温室大棚。

  “如此迅速扩充基地,主要是我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秦世泰说,他们依托南平市跃农绿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由跃农负责打市场,他们只要保质保量地管好生产即可。现在,生态大棚基本都实现智能化,有的蔬菜大棚采用基质栽培,专门生产获得有机认证的放心蔬菜,“有公司保障技术和销路,稳当轻松赚钱,而且保护了环境,大家都退得放心、退得高兴”。

  来舟镇因地制宜,发挥自身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及百合花种植大户众多的优势,联系百合种植大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鼓励退养户种植百合花,通过多股东投资种植降低风险。目前,退养户共种植约150亩百合花;发挥环境资源优势,镇畜牧站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退养户建立石磷蛙养殖培育基地,并养殖鱼、小龙虾等,预计此项淡水养殖年产值将达300万元。

  据统计,去年,延平区举办15期退养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转产转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1655人;新成立合作社20个,新建家庭农场6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现代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延平绿色产业的主力军。

  记者点评:破立有道

  仅一年多,南平全市拆除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1.7万头,还一溪绿水,辟一方天地,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上世纪90年代起,畜禽养殖是南平许多农户致富的途径,但无序养殖、违规排污,曾一度让福建母亲河闽江难以承受其重。治污,要破除长达20多年的路径依赖,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南平举全市之力迎难而上,抽调196人入驻延平6个重点乡镇,铁腕治污,创下全省畜禽污染集中整治时间最短、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战绩。

  “破”之后,如何“立”?摆脱了旧路径,退养户靠什么为生?新路径的抉择,考验的是干部的能力、办法。南平注重跟进柔性服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拿出真金白银,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据统计,20%退养户转产到现代农业,收益高于养猪;70%的退养户转产到传统农业或其他行业,收益与养猪持平;只有10%未转产转业的退养户收入有所下降。总体上,群众对转产转业后生产生活情况满意。

  刚柔并济,破立有道,南平治污取得初步成绩。今后,绿色产业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如何惠及更多群众,未来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本报记者 赵锦飞 吴柳滔)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