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汶川地震十年:聚焦中国应急管理之变

2018-05-12 10:1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2日电 题:汶川地震十年:聚焦中国应急管理之变

  记者 张尼

  十年前,一场8.0级的汶川地震让巴蜀大地遭受重创。如今,十年过去,当年的灾难创伤渐被抚平,灾区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疼痛与变革中,一个更成熟、更高效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也正在形成。

汶川地震十年:聚焦中国应急管理之变

  资料图:2018年4月30日,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为主题的大型医疗公益活动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举行。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恶补”救援能力

  10年前的汶川地震中,救援人员彻夜奋战的画面,成为不少民众难忘的记忆。但当年救援知识、救援装备相对缺乏,救援手段较为落后,造成救援的实际效率降低。

  此后十年间,中国成立了多个应急救援管理研究及培训机构,使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2008年9月,中国高校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2010年4月,中国救灾应急装备领域首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国家救灾应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11年12月,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成立,并陆续组建地震、火灾、水灾、爆炸、科普等多个学组,为中国灾难医学的起步打下人才储备基础……

  据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害防御司2017年10月公布的数据,全国已建成80多支、1.3万余人的省级搜救队伍,数10万人的市县级搜救队伍,3000多支、近30万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

  此外,减隔震等技术在重大工程设施中得到应用。目前中国已有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各类减隔震建筑6000余幢,约占世界的一半。

  与此同时,240个地市政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推动职责和责任落实,271个地级市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有效保证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