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建瓯小松:端起"体育+"金饭碗
融合发展
对“体育+”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范贤建的理解独到且有趣。
他说,在小松镇打造的“一点一轴一带”中,一点就是以湖头村为核心点,通过水美绿道为轴,把党建示范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和运动休闲观光带有机融合在一起,“党建引领是‘领带’,以党建带群建,群建抓党建;农业是‘裤腰带’,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运动是‘鞋带’,所有人都动起来,健康起来”。
毫无疑问,只有扎好“领带”、鼓了“裤腰带”、绑紧“鞋带”,这场融合发展的实践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房”。
在湖头村经营CS真人野战营地的叶声和之前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发展了,便回乡创业。2月才开业的营地,一到周末就有很多客人,老叶乐得合不拢嘴,“以前,务农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现在一个月的毛收入将近2万元了”。
平日里,这个占地7.8亩的营地还免费对村民开放,成为老人聊天健身的好去处,附近的幼儿园和小学还可在营地里进行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CS真人野战营地里,“领带”“裤腰带”和“鞋带”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周远韬认为,要把体育产业做大,就应该把文化、农业、体育、旅游糅在一起融合发展。
把水利用途的巡查步道融入体育元素,打造成具有运动、观光和防洪作用的水美绿道;把农业的田埂稍微往外扩展,做成栈道,田园就变成公园,既可采摘也可健身;把穿镇而过的小松溪开发成休闲垂钓中心……
建瓯市文体新局局长吴章中说:“小松镇以体育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一、三产业,实现体育行业与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业等深度融合,合力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谓是,一业兴百业兴。”
筑巢引凤
去年,小松镇投入9600万元用于体育产业相关建设,吸引社会投资5.37亿元,带动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产生经济效益7.27亿元。
小松镇要继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除了政策补助和自筹资金外,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参加运动小镇建设,未来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范贤建说,筑巢引凤还得先筑巢。
据介绍,小松镇马上要进行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经济运营主体认定,同时成立运营主体进行股份制运营,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有了之前的甜头,这也成为村民们翘首以盼的喜事。“村民以土地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民。”范贤建表示,通过公司化运营,改变管理模式,引来更多的投资者。
湖头村的百果园占地130亩,在广东做了十几年布料生意的叶成眉夫妇是这里的主人。两年前,夫妻俩来到湖头村,办起生态观光农业。
吸引叶成眉夫妇转行的就是湖头村的好政策。“土地流转有村干部帮忙,建造大棚有政策补贴,种植技术有科技特派员指导……”叶成眉说,湖头村作为小松镇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核心,人流不断,每到水果成熟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合理的土地流转,让村民受益;以小松镇的品牌入股,让镇村集体受益;人流不断增加,让投资者受益;更多的体育体验设施,让游客受益。”周远韬说,这是一个同生共赢的局面。
今年,小松镇计划投入6000万元用于多功能运动场、自行车道等体育设施建设。同时,计划引进福鞍马场、葫芦农庄、湖头嘉年华、赛伯乐小松溪漂流、百花仙子产业园、亿米庄园等项目。
吴章中认为,打造小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建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脱贫攻坚背景下试点体育扶贫的重要举措,小松镇实质上是一扇城市的展示窗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得以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建瓯、体验建瓯、爱上建瓯。
“乐活小松”——这是小松镇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口号。以体育为本,旅游、文化、农业各种产业互相融合,小松的乡村乐起来、产业活起来。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体育大有可为
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在小松镇,长约35公里的水美绿道被分段涂上蓝、黄、黑、绿、红的五环颜色。体育,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刻上了深深的印记。
实施乡村振兴,体育可否拥有一席之地?小松镇的实践给出肯定的答案。环境,因体育而变;乡风,因体育而变;产业,同样因体育而变。
体育改变了村民的观念。村民们逐步认识到健康是影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农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又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体育实现了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振兴,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一环,是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环境的改变、理念的改变最终会反哺到产业上,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对山地户外资源丰富的福建来说,大力发展农村运动休闲和健康产业,推进体旅融合,激活乡村消费,将具有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村落,培育成体育农业休闲、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的集聚区,将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补充。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