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用创新践行“晋江经验”
连线
安踏:创新变革 持续领跑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
总部位于晋江市的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短短十来年时间内,从一家民营传统制造业企业,跃升为高居国内运动鞋服业龙头老大的国际化企业,奥秘何在?
创新无止境
2月底,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布2017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17年,安踏全年实现营收166.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5.1%;股东应占溢利增加29.4%至30.9亿元,业绩创历史最佳。此外,公司毛利率为49.4%,继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在财报公布的2月27日,安踏体育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元港币,位居全球运动鞋服行业第三位。
2007年,安踏体育登陆港交所。彼时,其市值不到200亿元港币。如今,十年过去了,安踏体育市值突破千亿元港币,成为港交所绩优蓝筹股,引领晋江品牌企业向前发展。去年,安踏共销售超6000万双鞋和8000万件衣服,有超过1万家门店,直接创造就业超过10万人。
从一家中小家族企业到现代上市公司,再到市值千亿港元的世界级民族品牌企业,安踏的成功成为业界标杆。
“因应变革,永续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这是安踏的成功之道。他告诉记者,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安踏创新商品的贡献利润超过60%。目前,安踏研发费用占销售成本的比重超过5%。同时,安踏在美国、日本、韩国设立多个研发设计机构,组建国际化的研发设计团队。此外,安踏建立的运动科学实验室是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正是持续的创新,为安踏持续领跑行业寻找到了新的发展驱动力。
国际化扩张
创新之外,来自并购、国际化等领域全方位的变革,也在持续推动安踏向上跃升。近年来,面对行业转型的压力与挑战,安踏开始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2013年,安踏在中东地区的首家旗舰店在阿联酋迪拜开张。此后,安踏在东南亚、东欧及中东市场陆续开设数百家安踏店和专柜。
丁世忠告诉记者,国际化是晋江运动鞋服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度,由于掌控不了渠道与终端,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晋江运动鞋服品牌企业一直无法整合全球产业链。加之,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向国际市场拓展发展新空间,变得尤为迫切。面对这一状况,作为龙头企业的安踏,必须率先站出来。
安踏施展出了一系列国际化动作——在收购国际品牌斐乐之后,近几年来,安踏充分运用斐乐的渠道,加快拓展安踏自有品牌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去年,安踏持续完善多品牌矩阵布局,收购了香港著名童装品牌小笑牛。目前,安踏已拥有安踏、斐乐、迪桑特、斯潘迪、可隆等众多品牌。
“多品牌战略,能为安踏品牌在销售渠道、国际品牌运营等诸多方面打开国际市场新空间。”丁世忠说。
丁世忠表示:“作为一家民族品牌企业,安踏已经从一家民营企业转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现代治理结构的公司。这背后,是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