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让人民在美好教育中收获幸福

——三明市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工作侧记

2018-01-03 16:31:22  来源:三明日报
  

  ●三明日报记者 罗鸣灶 通讯员 张上波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推动全市新闻战线“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向深入,本报今起在“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中开设“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子栏目,以“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主题,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与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等相结合,宣传报道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举措、新亮点和新成效,充分体现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月23日,三明市实验小学东安分校揭牌成立,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成为市实验小学的东安分校,“总校制”办学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市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新举措。

  新时代,教育要有新担当。近年来,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探索富有山区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征程中,不断谱写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均衡发展,补齐教育短板

  均衡发展,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前提。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为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和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的重中之重,不断抢抓机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整洁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户外活动场所,充满童趣的校园环境……去年秋季开学,新落成的三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白沙片区的小朋友们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三元区二实幼此前借用三明四中旧教学楼,原有教学点与幼儿教学不配套,户外活动场所拥挤,无法实行封闭式管理。三元区委、区政府将二实幼等5个新建学前教育项目,列入全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二实幼新园投入使用后,极大地缓解了白沙片区入园难问题。

  三元区二实幼项目是我市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近五年,全市共投入27.54亿元,实施各类教育项目601个,新建校舍面积124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36万个,市职教园区、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学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市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幸福成长工程”,周末学生班车、“三房五室”、标准化食堂、中小学“互联网+图书馆(室)”等做法在全省推广,并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

  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师是关键。我市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发放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生活补助,近五年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888套、食堂19.23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

  改革引领,激发教育活力

  我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打出系列改革“组合拳”,不断激发教育发展的内生活力。

  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认真读课文三遍以上,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找出文中的对话,可以与同学分角色朗读。”“你觉得文中的鸟儿有什么特点?”宁化县安远中心学校郑永强老师上《去年的树》一课时,按照“学·导·用”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阶段给学生们确定的任务,课堂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

  “学·导·用”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学”“会学”。2016年9月,宁化在全县中小学分期分批推广运用这一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教育质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去年,宁化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443人,上线率80.39%,宁化一中“211”大学以上录取190人,其中“985”院校录取82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6人,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百花齐放春满园,改革没有固定模式。目前,我市先后形成了大田“先学后教”、尤溪“五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县域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学生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茁壮成长。

  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市深化教育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市以省示范性幼儿园为龙头,在4个试点县、12所公办园实行“名园集团化”办园模式。

  如何解决偏远乡村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需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走教试点工作,目前共设立支教点262个,招募志愿者414人,入园幼儿达3900多人,选派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每周深入支教点走教,为支教点提升保教质量提供示范。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我市积极探索“总校制”办学体制改革,在市区组建6个总学校先行开展试点;全市共划分65个中小学片区,57对中小学实行薄弱校“委托管理”试点……办学体制创新打通了校际壁垒,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共同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我市鼓励高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发展路子,目前在艺体、拔尖人才培养、普职融通、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创建省、市级普通高中特色项目校10所、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2所,三明九中美术教育、沙县金沙高中体育教育、永安一中科技创新教育、宁化二中“普职融通”等特色教育不断凸显。

  深化改革没有穷期。市教育局确定10大类、43项改革试点项目,确立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25所,建立健全了领导挂点联系、试点工作例会、观摩评估等相关制度,开展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拉练式”巡回观摩检查,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创新驱动,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我市坚持基础教育“一盘棋”,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全链条、一体化的质量链,各学段互相衔接,整体推进。

  实施小学“强基”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非完全小学建设标准,突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校内涵发展等内容,达到强基础、提质量目的。

  实施初中“壮腰”工程。我市突出管理和质量主题,通过实施薄弱初中改造计划、扩大优质初中教育资源、强化师资配置与管理、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估、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等举措,壮实初中“腰身”。

  实施高中“筑梦”工程。我市积极探索集群发展模式,依托三明一中、三明二中组建普通高中两大联盟,通过实施优秀生培养计划、学科联合教研攻关、远程信息平台实时授课等措施,普通高中骨干体系逐步形成,实现了各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三项工程齐头并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去年高考,全省文科前50名、理科前100名中我市占17人,居全省第四,全市本一上线人数3326人,上线率比去年增长6.9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录取率4.91个百分点。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我市持续推进三明厦门教育山海协作,9所市属学校和厦门优质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全市共选派340多名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厦门挂职锻炼、跟岗学习。

  凸显名师效应,发挥引领作用。我市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39个、县级名师工作室27个,建立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通过“结对子”“名特教师跨校带徒”“名师送教”等措施,以名优教师引领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育质量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办法,统筹制定高中、初中、小学质量十二年一贯的基础教育质量链,定期发布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状况报告,合理应用监测结果。

  我市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认可。“三明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富有成效,探索形成了许多经验做法,在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去年10月,全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研讨班在宁化举行,省教育厅领导对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去年12月,教育部调研组到我市调研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机制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对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