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文艺评论应如何作为
作者:于 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在新时代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尤其是在当下文艺的创作手段、传播媒介、接受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文艺评论如何助力文艺创作发展,成为文艺评论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艺评论基地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文艺评论基地、辽宁省文联文艺评论基地、中国戏曲学院文艺评论基地、浙江省文联文艺评论基地,在北京举办新时代文艺评论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下如何开展文艺评论进行了深度研讨。
文艺评论应激浊扬清
研讨会现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包括文艺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准则,文艺评论工作者一定要紧密联系创作实践,为优秀作品鼓与呼,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的崭新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表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服务功能,服务于文艺创作,以促进文化繁荣和文化均衡发展。“文艺工作要坚持明确的方向、扎实的行动,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艺评论则应密切关注现实,切实做到激浊扬清,让文艺事业和日常生活更美好。”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重点介绍了文艺评论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训、内容传播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评论,需要重视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找准文艺评论的方位,二是找准文艺评论的立场,三是确立文艺评论的标准。
确立文艺评论的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对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系统表述,即在注重文艺审美理想的同时,大大扩展了文艺批评的历史向度、民众向度。
对此,仲呈祥表示,搞好文艺批评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标准,即习总书记提出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同时,他对一直以来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文艺评论标准进行了新诠释,“‘三性’需要划分为不同范畴。优秀作品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逻辑起点是作品自身的品格,前者是历史品格,后者是美学品格,同属创作美学范畴;而观赏性的逻辑起点是观众的接受效应,属接受美学范畴。”仲呈祥直言,面对市场,提出重视观赏性很有必要;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思想性和艺术性则是应有之义,要靠作品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格去吸引感染受众。他认为,不能把不同逻辑起点上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并列在一起,放到同一批评范畴里下判断,当成批评标准。
与会学者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艺作品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文艺生产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网络文学、网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等不同形态和类型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对此,文艺评论应如何发挥引导功能?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副学部长彭文祥表示,文艺评论需要积极发声,与时俱进地对文艺发展及时作出判断和引领,主动发挥褒贬甄别功能。辽宁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张颖认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介迅速发展,各种基于网络传播的文艺评论来势凶猛,传统文艺评论则相对处于一种边缘化境地。“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应该做到话题新、写法新、思维新,保持开阔的视野,向社会文化领域深度拓展,充分接地气,让读者感兴趣。”张颖建议,要结合当下时代阅读趋势,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新媒体语境,文艺评论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引导新时代文艺创作
在文艺评论工作者看来,审美素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应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审美风尚的整体提升。这不仅包括推动建立健全文艺作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也包括促进、激活优质文艺创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彭文祥将文艺评论和创作的关系视为“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协同促进。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结合两部低成本影片《二十二》与《十八洞村》取得过亿元票房的现象,阐释了网络平台上的群众文艺评论潜藏的积极力量,正在影响并激励着各领域的文艺创作。路海波表示,应充分重视并大力挖掘这股新力量,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和引导,用更多健康的评论激励创作,促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产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新时代影视作品受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征,特别是与互联网同时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作为影视受众主体,其观念和审美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创作的走向。针对当前中国影视仍存在市场过热、精品力作比例不高、部分作品在价值观上存在偏差等现象,丁亚平认为,影视评论应有更大的热情和担当,充分发挥对内容创作的引领作用。
与会学者认为,如何加大、加强文艺评论生产,以引导青年受众、引导创作,成为摆在传统文艺评论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中国戏曲学院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梁举了个令人欣慰的例子:中国戏曲学院的一位本科生联合多位来自各大院校的戏曲评论人,开通了一个以戏曲评论为主的微信公众号,运营短短数月就得到了众多粉丝的关注。“自媒体给年轻的戏曲评论人才提供了新的评论阵地,媒体融合让今天的中国文艺评论事业有了年轻人的一席之地。”谢柏梁说。(于 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