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聆听跃动的初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11月1日,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党员们在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就在前一天,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同学们深感自豪兴奋,也感到自身对中共一大会址在党历史上的意义认识不深。于是,大家商议到中共一大会址,面对党旗再次宣誓,牢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96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1921年7月23日,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从各地辗转而来,推开黑漆大门,走进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一幢寻常的石库门民居,在楼下厅堂里围着一张长餐桌坐定。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这次会议连同这栋小楼一同载入史册,被赋予“开天辟地”的意义。
如今,当年的僻静小马路早已被繁华街市簇拥。无数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完成人生历程中的庄严仪式,抑或只为完成一次近乎神圣的探望。纪念馆序厅也是宣誓厅。13位中共一大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的群像浮雕静静伫立,他们身后,是中共一大会议最重要成果之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象征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始。
上海高楼林立,流光溢彩,但这座城市的底色从其诞生就是红色。先进生产力要素最早在上海集聚,形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孕育诞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文化在这里输入与传播,从建党初期的《新青年》《共产党》,到宣传抗日救亡的《大众生活》,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译本到进步读物《西行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国际歌》翻译到《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无一不是在上海诞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沿阵地与重镇,这里孕育了众多“第一个”“第一次”,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大事件和事业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开天辟地。这是这座城市的光荣与骄傲,也意味着特殊的责任与使命。
展厅里,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安放于陈列柜中。缅怀墙上,一张张赤诚的面庞穿过历史的烽烟而来,汇聚成一座用信仰和行动筑起的精神丰碑。“这是一堂生动而有力的历史课。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望初心的来处,青年党员更须牢记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汇聚扎实的青春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池松恒说。
江水长流。黄浦江东岸的中华艺术宫,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引人注目。展厅里,人头攒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正在这里展出,人们在一件件美术精品中重温党史、回望初心。
在石奇人创作的油画《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前,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金雪驻足良久。“青春与热情,理想与信念,坚毅与奋斗,创新与传承,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幅画作都激发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这艘航船穿过激流险滩,踏平惊涛骇浪,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不仅是回望过去的途径,也寄托着对未来,对曾经辉煌灿烂也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期望。
在油画《牵挂》前,结伴观展的几位上海杨浦区居民轻声讨论,细细品味画中的人物和细节。画面描述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杨浦区居民社区,在弄堂里和普通群众亲切交流的场景,暖暖的色调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画面上,每个人都沐浴在阳光里,老百姓的笑容背后就是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家住杨浦的观众李荣说。
这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历史赐予的宝贵财富,正成为城市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成为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11月1日,由6名博士生发起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在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里成立了。学生社团的主要发起人岳伟,是一名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生。他很开心,在校园里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进步。社团成员、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叶磊说:“加强研究生党员理论学习,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不仅对做一名合格的党员非常重要,更能让研究生党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光明日报上海11月2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