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至2020年136个项目和5个工程包提升泉州环保水平

2017-10-23 10:37:23  来源:泉州晚报
  

  泉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以民生福祉为依归,五年来,泉州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从国家生态市加快迈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站在新起点上,相关部门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短板开展环保问题攻坚,打好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坚决呵护泉州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泉州实践 近四年每年筹3亿元补偿两江上游治水

  山水交融、温润柔美的自然环境,滋养了泉州之美,也为人们留下一道生态考题。过去五年来,泉州以“生态指挥棒”为指引,交出靓丽答卷——2015年11月,泉州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去年,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相继获得国家生态市(县、区)命名,建成了1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今年10月,泉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天更蓝了——

  2016年8月,燃烧24年的福建联合石化火炬熄灭了,原本往空中排放的尾气,全部被火炬气综合利用项目“吸纳”,并转化生产成氢气与燃料气。无独有偶,鸿山热电厂燃煤机组经过超低排放改造,大烟囱吐出的“白雾”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为呵护“泉州蓝”,我市持续推进工业大气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加快淘汰黄标车。今年1—9月,泉州市空气质量整体良好,全市平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5.5%,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水更净了——

  告别“脏乱差”,晋江九十九溪空气清新草木芬芳、田园风光启动区项目初具雏形,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山内村东楼水库排洪渠焕发新颜……五年来,泉州不断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在构建“以江促海、江海联动”格局的基础上,治水从“大动脉”拓展到“毛细血管”,向纵深、源头、治本全面推进。

  今年年初,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决议》。3月1日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目前,全市267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制,基本形成“河长牵头、部门联动、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的晋江洛阳江上下游流域补偿机制,由原先筹资2000万元到2014年开始每年筹资3亿元,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1亿元,带动“两江”流域地区投入资金150多亿元,实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项目1200多个。

  地更绿了——

  在安溪官桥镇,曾经满目疮痍的废矿区铁峰山,如今满山翠色,绿意盎然。5年前,安溪率先实现石材行业全业退出,并着手整治矿山地质环境,如今,当地村民实现了从吃“石头饭”到赚“绿色钱”的转型。同时,以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为载体,我市大力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和生态敏感区绿色质量提升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8.7%。全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安溪德化列入全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泉州畅想 三年完成逾79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履行环保职责,坚决呵护泉州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市环保局副局长郑天助介绍,今年,我市启动了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今后,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针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开展环保攻坚,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根据部署,2017年至2020年,我市将分步实施136个具体项目和5个工程包,攻坚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至2020年底,实现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或收纳场等一揽子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环保安全网。今年起,泉州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正式启动。根据计划,我市将用3年时间,完成796个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使全市70%以上行政村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强化制度保障,共创美丽家园。今年8月,泉州第二部实体法——《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三审通过,内沟河保护管理将实行河长制。按照市政府印发《泉州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2019年,中心市区将实现生活垃圾“干湿分离”;2020年,中心市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我市还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市要实现流域、森林、海洋、湿地、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体制机制创新,将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破解生态环境损害中“企业(个人)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难题,我市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工作,在晋江、惠安、永春率先试点,明年全市试行。

  [声音]

  生态保护 从我做起

  今年十一长假,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游人如织。走进村庄,龙马溪堤固河清,荷花池碧波荡漾。2014年以来,东张村紧紧围绕“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建设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整治,初步建成了三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年接待游客达到4万多人次。

  “生态环境的提升,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东张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成介绍,依托乡村旅游,村民年增加收入逾两百万元。该村还致力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3200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无土化栽培的蔬菜销往福州、厦门、泉州各大超市。

  像东张村这样的美丽村庄,在我市并不鲜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也切身感受到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含义。大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小到不随意倾倒垃圾、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日常点滴,陈志成认为,只有更多的人从自己做起,真正行动起来,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我们才能守护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记者 谢曦)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