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水头小村创拆建奇迹:拆旧房建活动场所不要补偿
拆旧房建活动场所不要补偿村道旁建房主动退让
南安水头小村创拆建奇迹
根据朴一村村规民约,村民在翻建房屋时应进行适当退让,以增加村道宽度。图为村民吕朝阳家翻建中的新房,进行退让后,明显增加了原有村道宽度。
新的村规民约让村里有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在朴一村宽敞的泉珍埕上,几位老人正在泡茶话仙。
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 庄晓丽 李想 文/图)村财仅有10余万元,却能投入6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拆除旧房建公共活动场所,村民不要任何补偿款;村道旁建房,村民不仅不占道,还主动退让……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奇迹”,都发生在南安水头镇朴一村。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享受惬意生活
“老吕,快来快来,刚泡的一壶茶。”在朴一村泉珍埕,72岁的吕良山每天都会认真清洗家门口的石桌石椅,给几棵树浇水,然后泡上一壶茶,静待同村几位老友到来。
老人们聚在一起总是很欢乐,聊村里又翻修哪条路、哪个自然村路灯换成太阳能路灯,也聊国内外时事新闻。而在去年以前,老人们很难聚在一起,因为村里几乎没有活动场所。
吕良山说,自家房前原本有好几座破瓦房,还有一个旱厕,出门看到的是杂草、垃圾和满目的破败。今年村里将这些破瓦房和旱厕全部拆除,还铺上大理石,近2000平方米的广场看着舒坦。
“以前老人都是待在家里看电视,慢慢地也不喜欢出门走走,现在不一样了,一大早大家都来了,坐着聊天、喝茶,热闹啊!”吕良山说,现在,他家门口的广场成了村民的“根据地”,经常会看到一群老人坐在这乘凉。
这变化,源于朴一村规划建设的休闲活动场所。“现在村里建起大大小小10多个活动广场,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吕良山说,除了老人聚在活动广场一侧泡茶外,也有村民在广场上晒稻谷、跳广场舞,甚至作为停车场,功能多样。
沿着泉珍埕往北走,小道弯弯曲曲。不久,前方出现一条笔直宽敞的道路,路的一侧种满了荷花,一侧则是潺潺流水的双溪口。
村民吕良辉介绍,这条后洋路早前是泥土路,道路狭窄,车辆难行,村民们都极少走此路。今年4月,朴一村多方筹资150多万元对双溪水闸全面进行河道清淤、路面硬化、岸边填埋改造提升等,拆除沿溪周围全部违章搭盖,并规划建设沿溪休闲场所和1.2公里绿化走廊。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三三两两作伴,相约双溪口,或树下乘凉闲聊,或组队跳起广场舞,很是惬意。
如今的朴一村,道路干净整洁,环保垃圾桶、路灯、便民服务中心、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吕良辉说,过去村路难行,没有路灯,连块平整的活动场地都没有,村民吃过晚饭就早早休息;如今,到了晚上八九点,很多村民都会聚在广场跳广场舞。
转变思维拓宽村道房屋退让写入村规民约
在农村,房屋杂乱、村道狭窄、环境脏乱已成“痼疾”,要花费很大时间、精力、财力去整治。而在朴一村,你可以看到路越来越宽、房屋越来越整齐。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朴一村的两项创新举措。
“村庄想发展,必须腾出空间。朴一村从拆和建两方面入手,逐步规整村庄大环境。”村委会主任吕子孟说。
朴一村存在部分历史悠久的土坯房,大多已无人居住,房屋破败不堪。“村委会商讨后认为,土坯房存在一定隐患,何不拆了,再统一规整、硬化,建成活动场所。”
拆房屋,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做得不好容易引起村民阻挠。然而,记者发现,朴一村至今已顺利组织拆除旧五队祖埕、旧二队祖埕、旧仓库、泉珍旧房屋等共计1万多平方米,成绩斐然。
吕子孟说,村委会率先拆除旧村部大楼,建成第一个村级公共活动场所。他也带头拆除自家旧宅基地,并积极做通村民工作,发动其他党员加入拆除旧屋行动。
像大部分村庄一样,朴一村进出村道狭窄,最窄处仅两三米宽。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不少村民买了农用车、小轿车等,原本“清闲”的村道,开始忙碌起来,经常发生堵塞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朴一村采取“以退为进”。
“想要拓宽村主道,势必要拆除道路两旁民房,这个很难做到。”吕子孟说,他们转变思维,既然“拆不了”,就决定在建设方面下功夫,规范村庄房屋建设,为村道“让路”。
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后,新建房屋自动退让写进了朴一村的村规民约。在房屋较密集村道,如有新建的民居房屋和厂房靠近路边一侧的,一律在原有基础上退让1.5米。而在进出村主道上,则在原有基础上退让5米。吕子孟说,以村道原有3米宽为例,一旦两侧新建房屋均退让1.5米,则村道就能从3米拓宽到6米,大大方便车辆通行。
“房屋退让,扩宽村道是一件好事,我们都很支持、配合。”说起房屋退让,村民吕朝阳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决定将自己石头房进行翻建。拆除旧房后,在新房屋的建设初始,他就自动向后退让1.5米。“村道人人都要经过,路宽了,大家行驶也更安全。这种利于全村的好事肯定要支持。”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