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福船文化悄然复兴

2017-09-27 17:2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建宁德9月27日电 题:福建福船文化悄然复兴

  中新社记者 叶茂

  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的横屿码头,一艘由“水密隔舱”技艺建造的红色仿古大福船靠泊岸边。该船由宁德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承造,船长43.8米、宽12米,超过此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将是世界上可用于航海的长宽最大的木帆船。

  登上船,中新社记者看到甲板层设有会客厅,透过复古的镂空木窗,可见海天美景;沿着台阶而下,大福船的底部共有13个互不相通的船舱,用于货物储存。

  “一生中没造过这么大的船,感觉很自豪。”45岁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省级传承人刘朝为27日对中新社记者说,大福船2015年开建,由其家族40余名师傅共同建造,目前仅剩内部装修,预计明年初全部完工。

  “水密隔舱”是指用隔舱板将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其结构和舵的设置,被称为中国古代船舶建造方面的两项重大发明。

  漳湾镇“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迄今已有650年历史,由刘氏先祖从闽南带艺迁居到此,刘氏后人延续至今。目前,这项技艺在闽南已濒临失传,仅漳湾一脉相承。

  2008年6月7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起建造仿古大福船的初衷,宁德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会长刘登兴说,在“申遗”时他们承诺,“申遗”成功后要仿造一艘目前国内最大的木质水密隔舱福船,仿古大福船的开工建造就是为了履行当时的承诺。

  71岁的刘登福是刘朝为的父亲,将近60年的造船经历让他明显感受到,受现代化船只的冲击,福船正在渐渐走出历史舞台,传承面临断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鼎盛时期,漳湾造船厂有3家,人数100多人,订单都接到浙江、山东等地。”作为当地最年长的造船人,刘登福见证了福船的繁荣与低迷。他说,现在订单越来越少,造船又是辛苦活,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

  18岁开始学习造船技艺的刘朝为说,学艺分捏缝、劈斧、弹线和绘图等,学得快的也要五六年时间。“都是力气活,一天工作11个小时,每个造船人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

  近年,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潮起,福船逐渐焕发了生命力。观光旅游、学术研究、福船工艺品制作成了福船文化发展的新内容,仿古大福船即定位用于观光休闲,进行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环球航行。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希望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刘朝为称,一批年轻工匠全程参与建造这艘仿古大福船,向长辈学习造船技艺,对于保护与传承福船制造技艺是非常及时的。

  从大福船开工建造到下水,26岁的刘登泽全程参与。“和这么多长辈一起建造,多看、多问、多学,对于技艺的提升,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目前,水密隔舱福船建造技艺拥有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1人,民间还有40人掌握建造技艺,老中青三代齐全。

  刘朝为也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将福船技艺融入玻璃钢船制造。“虽然目前市场不是很大,但相信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