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优越性
作者:韩保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浓墨重彩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写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最严格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
“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既是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觉悟”,又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社会主义大国向世界做出的“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快速增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强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重视环境保护,盲目追求GDP,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结果导致河湖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现象严重;一些地方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一些地区持续遭受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高发多发;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仅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会大打折扣,而且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严重影响“两个一百年”,尤其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进而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该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中国作为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大国,在开启新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什么姿态和方式崛起,对世界也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积极支持并签署《巴黎协定》,不以一己之私地维护《巴黎协定》,旗帜鲜明地举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这不仅表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信和担当,而且表现出一个先进的制度文明为世界做出的“价值引领”和“行为世范”。客观地讲,我们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未来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但是,作为一个以世界繁荣和人类命运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自觉担当起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遏制气候变暖的责任,坚决做好自身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巴黎协定》给中国规定的义务和要求,努力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中国贡献”。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展现,需要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更需要我们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兴旺。因此,各级政府要负起责任,不仅要修正自己的政绩导向,不再以GDP论英雄,而且要切实把管好环境、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第一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要负起责任,不仅要创新经营理念,勇于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在保护环境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且要切实把节能减排、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落实在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家庭和公民要负起责任,不仅要彻底摒弃“物欲最大化”的消费观,崇尚节约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而且要身体力行,勇于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建设者。唯有政府、企业和公民都行动起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气候”,中国才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气更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更有魅力。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