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还原战狼2医疗队真实生活 厦门医生回忆援非经历

2017-08-20 09:19:10  来源:厦门日报
  

  他是中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刘东晖,曾经自愿报名援非三年

  他参加的援助博茨瓦纳医疗队承担了所在医院一半以上医疗任务

还原战狼2医疗队真实生活 厦门医生回忆援非经历

刘东晖医生和当地医务人员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厦门日报讯(记者 席恺)国产电影《战狼Ⅱ》中,冷锋受病毒感染命垂一线,是中国援非医生发明出拉曼拉疫苗……故事中提及的“援非医疗队”,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看过《战狼Ⅱ》的厦门中医院刘东晖医生,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自己援非3年的经历——作为第13批援助博茨瓦纳医疗队成员之一,他感慨良多。

  援非前:花光所有积蓄 卸下心理负担

  “非洲!”身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当年刘东晖深知非洲的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心和恐惧。

  2012年,34岁的刘东晖还未成家,自愿报名参加了福建省第13批援助博茨瓦纳医疗队,3月1日,他成为正式援非医疗队一员远赴非洲——他说,是年轻、好奇和冲劲,战胜了心中“感叹号”。刘东晖说,审核选拔十分严格:通常要在主治及以上医生中选拔,再经过医院推荐、政审、市卫计委审核、培训、面试等一系列复杂且长期的流程。

  “在我之前,多少前辈都去援非,最后不都平安回来了?”刘东晖笑着说,他当时激励自己:爱国别老挂在嘴上,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到了。在前期准备援非的日子里,参加工作的这些年,大家都有了些积蓄,几人得知入选医疗队的消息后,达成一项共识:花光所有积蓄。想到当时,刘东晖又笑了起来:“钱花完了,几人心里反倒轻快了起来,心中的担忧瞬间没了。”

  援非时:充当医院的核心力量 承担大部分医疗任务

  2012年3月6日,刘东晖所在的援非医疗队抵达非洲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和刘东晖之前所想象的不一样:当地人民十分热情,因为没有工业,空气清新怡人,虽然建筑、街道并不起眼,但却干净、整洁。

  既然是医疗援助,博茨瓦纳的医疗水平如何?刘东晖做了简单的介绍,博茨瓦纳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体系,公立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完全免费,主要包括首都哈博罗内玛丽娜公主医院和弗朗西斯敦仰加奎医院两家大型医院,其他还有类似像国内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有公立和私人诊所之分,病人如果要看病,须先去社区医院诊所就诊,过后才能决定是否能去公立的综合性医院做进一步诊疗。

  “在中国,普通的一片退烧药可能只需要2角钱,但在博茨瓦纳,这一片药可能要20多元人民币才能买到。”刘东晖说,此外私人诊所的环境和硬件会相对更好,所以收费很高,仅挂号费就要200美金,如果没有在公立医院就医,付出的医疗成本将十分昂贵。

  “在博茨瓦纳大部分医院里,很多手术,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都做不了。”刘东晖说,如果没有其他国家支援的医疗人员,在博茨瓦纳只能把病人转诊到南非治疗,如果送一个脑外伤的重症病人去南非治疗,要花费大几十万元人民币。

  “中国援非医疗队承担了我所在医院一半以上的医疗任务。”刘东晖自豪地说,作为专家层面的援非医疗人员,充当了医院的核心力量,“一天有时要安排好几台手术。”

  医疗队的到来和常驻,也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情欢迎和照顾,同胞们多次感慨:你们来了,我们就安心了。到2015年3月,刘东晖回国。他说,在前往当地中国大使馆时看到五星红旗的那一刻,他和在非华人有着同样的强烈感触:有强大的祖国在身后,安心!

  【数字】

  医疗队贡献巨大

  援非医疗队在博茨瓦纳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刘东晖所在的福建省第13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在3年中完成门诊5322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9822人次,手术13422台,抢救危重病人5566人次,接生591人次,针灸20698人次,麻醉7867人次,X光检查51218人次,B超4762人次。

  【花絮】

  药品很珍贵:整肠丸成“神药” 清凉油叫“擦擦”

  在赴非前,中国援非医疗队都会随身准备一些常用普通药品,没想到,这些普通常用药在当地民众眼中竟成了“神药”。

  刘东晖说,某一天早上他跟当地一名医生用完早餐,都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当地的医生不停地上厕所,刘东晖见状,递给他几颗整肠丸,服下后效果立竿见影,这名医生向他要来了整肠丸的瓶子,闻了又闻,看了又看,仔细研究了半天,最后竖起大拇指连连叫好,称它是“神药”。

  此外,清凉油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的“神药”,清凉油还被当地人取了一个有趣又生动的名字:擦擦。刘东晖笑着解释说,无论他们肚子疼,头晕脑热或者感冒发烧,清凉油只要往不舒服的地方擦一擦就感觉十分舒服,“擦擦”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中国制造好:“高精尖”医疗设备 不只发达国家能造

  由于物资相对匮乏,“中国制造”的价格对于当地人来说还是很高,所以在刘东晖回国探亲的时候,都会被很多当地人要求带“中国制造”回来,诸如手机、床单、被罩等,原因很简单:便宜,好用。

  除了“中国制造”的日用品,一些医疗设备也受到当地医院的认可。刘东晖告诉记者,更早的时候,当地人认为“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只有英、德、法、日等这样的发达国家才能制造得出来。不过当时在自己所在的医院,使用的麻醉机和骨科内固定钢板是“中国制造”。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