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之门为你开——写在厦门会晤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象屿保税区
在思明区举行的国际社区慈善文化节上,官任国际化社区的外国小朋友们被中国舞狮吸引
厦门城市一角
东南网8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在平)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都在求解答案。而中国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持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生产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一花独放,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清流。
全世界都希望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中找到启迪、寻得解决方案。同样,在世界经济中领跑的金砖国家如果想要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是共同的诉求,厦门会晤将为深化金砖合作注入新动力,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
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厦门举行,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这个中国东南沿海城市。
厦门曾经很小,时移世易,更迭变迁,有记载的建城历史才600余年。宋元明清的厦门,地域仅限厦门岛。它隶属同安县,“同安县十一里之一里耳”。唐时厦门称“嘉禾屿”,又名“嘉禾里”,说“产嘉禾,一茎数穗,故名”。可见,那个时候厦门是个农耕时代的海边小渔村。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开始在岛上筑城寨,置卫所,城名“厦门”寓意“国家大厦之门”,厦门的地名从此确立。上世纪30年代,连同鼓浪屿算在一起,厦门市面积总共不过130平方公里。
厦门还很年轻,改革开放后,设立经济特区,厦门鼓浪扬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迎风赶浪立潮头,行政区划向岛外扩展,厦门目前实际面积已达1645平方公里,已经是本岛面积的十多倍了。
正是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金砖会晤选择了厦门,选择了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特区,它所讲述的“春天的故事”,足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也为金砖国家伙伴们提供经验。
众所周知,厦门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一直处于海防前线,两岸对峙,相对封闭,投资开发极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为我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驶上了快车道。30多年的努力拼搏,厦门克服地域狭小的发展空间限制,在国家支持下精耕细作,城市发展和环境资源良性互动,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样本——
不久前,第一财经通过对全国各城市的GDP密度统计发现,2016年厦门GDP密度为2.23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这说明,在有限的空间里,厦门已经将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了。用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的话说,我们不去参加举重比赛,但参加选美比赛还是可以的。这是厦门扬长避短的选择。
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市直接利用外资项目数388个,其中合同利用外资与实际利用外资都实现同比增长,规模居全省首位。这说明,厦门仍然是外资青睐的地方,是引进外资的产业集聚区。到目前为止,全球五百强企业在厦门投资的项目 已达100多个。
以出口为导向,充分利用全球化趋势,出口贸易及引进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发展道路,在厦门这样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城市里,路径和方向更为明显;
厦门不仅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更是中国各项改革探索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试验田”。它是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窗口”和“排头兵”。近年来,厦门又相继成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自贸试验区2.0版之一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组成部分,被国家所倚重和寄予厚望。
连续四届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宜居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无数的荣誉和褒奖都加身厦门,厦门当之无愧。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将从过去积极利用全球化向主动参与全球化转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地“走出去”,这是国家的战略选择。厦门处于“海丝”核心区,在“走出去”参与全球化中同样将扮演重要角色。在陆地部分,中欧(厦门)班列连接起厦门与欧洲,陆路与俄罗斯,港口与印度、南非、巴西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与大部分金砖国家外贸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带一路”愿景可期,金砖国家来厦门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谈金砖伙伴的合作前景,选择厦门再合适不过了。
厦门已经打开大门,张开臂膀,等候嘉宾的到来!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