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鄙视链 钱江晚报评论:把感情物化了
原标题:相亲鄙视链,把感情物化了
“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北京市中山公园相亲角,声名远播,门当户对是这里的铁律。“我们不找外地的”“可以轻度残疾,但属羊的绝对不行!”“连房都没有,也敢来相亲?”……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硬性条件都成了“交易筹码”,摆在地上的征婚简历五花八门,“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扎心了。
代儿女征婚开出这样的条件,简直比有些企业的招聘条件都要严苛百倍啊,完全就是施行赤裸裸的歧视;可是,你要被这样的“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给扎到了,多半还有疼喊不出,哪个让你扎堆凑热闹的呢?自找没趣!
由自由爱恋始,而逐渐过渡,慢慢进入到婚姻的殿堂,这是主流的亦即很多人的结婚“程序”。而恋爱虽非不食人间烟火,但总是超乎功利,以爱情为核心的。“宁可坐在单车后面笑,也不坐在宝马里边哭”的现代新民谚,也正是对此的绝佳形容。
当然,一旦进入婚姻之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来,婚姻确实也是需要一定物质基础的。对物质条件全然不考虑的婚姻,在现实中恐怕也并不存在,若有之也凤毛麟角。
但哪怕在自由恋爱成为通行规则之前,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谈婚论嫁的前现代社会,虽然普遍讲究个门当户对,但也没把对物质等外在因素的讲究,抬高到现在这种程度,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等,样样挑剔,简直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如今在一些大城市里,青年男女由于工作原因,经济上更为独立自主,并不倚赖家中老人才能生活,而在寻寻觅觅中总没找到觉得合拍的伴儿,也就单了下来,成为俗称的剩男或剩女。而在一些视儿女完婚、传宗接代,方算自己完成人生一大要务的老人,也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行动在了公园相亲角。可是,当户籍、收入、房产、学历……一项项都成为代儿女征婚的硬性条件时,儿女也就给物化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婚姻则给异化成了维持阶层不堕的道具。维护阶层不堕的功能,这实非婚姻可承受之重。
因为,把情感因素排后,过于看重物质等外在条件的征婚观,是静态的,短视的,压根就没看到婚姻的“可成长性”所在。一个为人熟知的佳话是:台湾地区著名导演李安,就曾因失业在家六年靠妻子养活,而最终时来运转,修成正果,成为蜚声国际的大导演。婚姻中,所注重的应该是情感基础,是相互理解、包容、扶持。只有这样的婚姻,才有十足的弹性,稳定性,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吹打浇淋。而如果是过于注重物质等外在条件的婚姻,却很可能是以利益诱惑始,以利益冲突终,最后支离破碎,结局不美。
《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婚,结还是不结,和谁结,还是应以当事青年男女的自由意志及缘分为准则。一些家长看儿女老大不婚(嫁),可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还是请手伸短点,不要越界为宜。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