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女孩磕头拜师父 90后师父:仪式蕴含发扬传统文化

2017-07-10 14:57:07  来源:金羊网
  

  收徒小伙:仪式蕴含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记者联系上收徒男子李振。他是黑龙江人,1991年出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曾在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过,几个月前离职开了家培训机构,教授相声、评书、快板等曲艺方面才艺。

  李振说,磕头是曲艺行当拜师仪式的必经环节,师父收徒本身就是双方自愿的事,而且拜师并不是想拜就能拜。他收徒第一是看人品,第二是看专业能力。

  李振说,想要学好艺,先要学做人。师父的现在就是徒弟的将来,所以想要教好艺,更要会做人。“曲艺重在传承,看似老套的磕头拜师,其实蕴含的是对传统艺术文化发扬的责任。那天的收徒仪式其实已经简化了,拜祖、敬茶等步骤都省略了。”

  李振表示,小时候拜师,也是下跪磕头,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当时只是给师父磕头,但接下来,师父真的为徒弟付出很多,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只为一身本领能有所传承,发扬光大。

  学生家长:师父比老师更赋特殊意义

  “我一直跟李老师学曲艺,很喜欢这门课程。他除了上课之外,也教很多做人的道理,包括待人接物,说话做事。”此次拜师的女孩小陈是一名00后,才上三年级,她表示并没有觉得这样的仪式有什么不妥。“西游记里孙悟空拜师不也磕头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拿手机、iPad游戏作为娱乐,很少喜欢听评书,电台节目也几乎不见评书,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的悲哀。我得知常州有位教授正宗曲艺的老师后,立马帮丫头报了班。”家长陈先生说,女儿跟李老师学了两年,特别喜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次正式下跪拜师也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让孩子体验这样的传统仪式非常有意义。

  陈先生认为,跪和不跪是有区别的,师父比老师更赋特殊意义。“师父不仅有师的威严,还有父亲的慈爱。我希望女儿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师父,学师之品德,习师之技艺,弘扬传统艺术。”

  以此为文化传承的招牌不妥当

  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葛金华认为,磕头拜师就现代而言,双方自愿本无可厚非,私人交往是私人的事,双方愿意当然可以,但一旦以此为文化传承的招牌不太妥当。

  葛金华表示,在人身依附关系中的下跪磕头代表着某种“秘传”和“人身自由的部分出卖”,这在今天的社会实在是“噱头”。反而是被90后小伙所简化了的如敬茶等倒是应该保留,因为其中存有平等的温情与平淡的真情。

  常州市高级中学历史老师汤永成则认为,跪拜仪式表达了学生对师父的尊重,让老师有一种责任感,时刻记住徒弟的嘱托。“不能简单理解成糟粕,跪拜是中华民族尊重长辈理念的体现,师生在精神层面上仍然是平等的。”

  汤永成谈到这种跪拜与学校师生关系的不同。前者是教授家传的、个性化的本领,教授的内容有知识产权,确定师徒关系的方式可以个性化,后者教学内容是社会化、普及化的,也不适合动辄就用跪拜的方式。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