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一个和紫荆花一样美丽的名字
20年前,回归钟声敲响,香港,穿越硝烟风云,卸下历史重负。回归整20载,香港,助力改革开放,分享发展红利。
港商,一个和紫荆花一样美丽的名字。
背靠祖国,北望神州。香港与内地,同根同心,命运相连。
改革开放初期,港资是“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如今,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的各项实践中,也处处跃动港商积极考察、响应发展的身影。
香港夜景。新华社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地理接近的优势,使深圳成为港商投资内地的首站。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李秀恒,正是最早投资内地、眼光精准的港商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改革开放大刀阔斧地进行,推出诸多对外商优惠政策。与之同时,香港工业发展正盛,工人严重短缺,工业用地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之初,大批港商跨越罗浮桥,奔赴内地四面八方,兴业投资,兴教助学,成就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比香港高价的人工费和几近饱和的工业用地,内地的工业环境吸引着李秀恒。他将几条劳动密集型生产线,逐渐从香港转移到深圳。从1987年在深圳坪山投资建厂,经历1997年香港回归,如今,打工起家的李秀恒发展成为身家百亿的香港“钟表大王”,坐拥运输、金融、地产等多个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一项项国家级建设规划的推出,也给香港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对香港来说,机遇正变得越来越多,不变的是‘一国’和‘两制’的优势。”李秀恒说。
一方面,香港继续作为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香港以内地广阔的腹地为依托,在内地的快速发展中获取更多发展机遇和不竭动力。
面对这些历史性机遇,香港要考虑怎样与内地配合,集合粤港澳优势;同时借助背靠祖国的优势,将帮国家“引进来”进化为与国家一同“走出去”,争取更多有利港商投资发展的条件。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在港商眼中,香港拥有的金融、航运、物流、专业服务等优势独一无二,应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勿让机会白白流走。”
“七十年代是我回乡帮国家,现在是国家帮我,为我指‘路’。”投资内地近四十年的港商谭锦球说,香港回归二十年,港商搭上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再也不怕前路荆棘。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