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林改:绿了山包 鼓了腰包

2017-06-09 08:27:15  来源:福建日报
  

  15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对武平县的林改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福建由此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受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5年来,福建积极探索、持续改革、大胆突破,让这场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又一场伟大革命”的改革,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强大动力——

  产权明了林农做主

  “林改前,这一片都是光秃秃的荒山,树砍了没人管,也没人种。”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69岁的村民李桂林感触良多。

  青山吐翠,林木葱茏,5月的捷文村一派生机勃勃。

  想当初,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捷文村拥有2600多亩林地,但因为林权归集体,村民没有林地经营权、更没有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别说是保护山林,就是着了火也没人愿意管,盗砍盗伐现象屡禁不止,森林资源面临生存危机。

  “改革之前,由于产权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等体制机制问题,农民很难有耕山育林的积极性。”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靠山吃不着山,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时任捷文村村支书的李永兴说:“村民收入低,大伙怨言多,都希望林地能像农田那样承包到户。”

  作为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我省林业用地八成以上的山林属集体所有。破解困局,唯有从明晰集体林权,改革山林产权开始。

  2001年,改革就从捷文村率先启动。紧接着,武平县各乡镇试点村的改革也相继铺开,同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全国第一本新林权证:“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自己的林权证,我们成了真正的主人。”

  “一开始,还是很担心的,认为上面没规定,政策不明朗,我们这样做到底行不行?”武平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回忆道。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武平实地调研,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

  按这个思路,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全省逐步推开。

  2003年以来,省委和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出台6份推进林改的指导文件、召开5次全省性会议推动部署,全省已形成五级党政主要领导抓林改、部门密切配合的改革格局。

  林改,让山定了权、树定了根、人定了心。八闽青山,焕发生机。2002年以来,我省植树造林面积累计达3530.5万亩,年均造林面积超过200万亩。15年间,我省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62.96%提高到65.95%,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成为福建人引以为傲的“烫金名片”。

  林权到户小康上路

  分了林子,李桂林没事就喜欢到自家的林子里转转,因为这林子底下藏着一个“小银行”。

  原来,李桂林在管护林子时想了个办法,先后在林子下种植了花卉、药材,养殖蜜蜂、鸡鸭,不浪费一点空间,“不用砍树一年就能增收好几万元”。

  李桂林的致富新招,叫林下经济,也就是通过林下种养,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最大化挖掘林子的生产力。林下经济的好处是“非木质利用”,这就意味着少砍树、不砍树,同样能致富。

  2013年起,我省出台政策,实施“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业,林下化学、生物质等非木质产品采集加工业,森林人家、森林景观利用等森林旅游业,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开发。

  同样是靠山吃山,如今,我省林农们“吃”出了新花样——

  光泽县止马镇林农冯维斌,带头创办合作社,带动300多农户入股在林下种植中草药厚朴。合作社采取保底收购的方式,把原来由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接下来。老冯说,厚朴可以不断生长,越长越值钱,就像把钱存了“绿色银行”。

  靠山吃山,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成了脱贫致富的新载体——

  福建把林下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2013年以来,省级财政投入3.3亿元林下经济扶持资金,其中扶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占资金总量一半以上。对贫困林农发展的涉林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引导林业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帮扶林农创业致富,确保帮扶一批、成功一批、致富一批。

  位于将乐县的全国首家纯森林资源培育上市公司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林地入股、合作经营、苗木托管、融资创业等四种模式,与林农合作发展林业,参与的林农合作收益每户每年高达万元。

  绿了山包,更鼓了腰包。以林农为主体的福建农民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同比增长9.5%,增幅同比高于全省城镇居民近1个百分点;各地扶持林农转型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竹业和林下经济,总面积4800多万亩,林农的涉林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超过25%以上,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探索出一条新路。

  改革探索永无止境

  “自己承包抚育的树突然就不能砍了,有林权和没林权有什么两样?”罗范钦是永安市西洋镇旧街村普通林农,得益于林改,通过承包林子发了财,还在城里买了房。可2010年起,他有100亩两片林子,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被限伐了。“价值100多万元,我的损失谁来买单?”

  林农辛苦种下的树,想砍不行了。林子不能卖了变现,也没法拿到银行去贷款。在永安,像这样被限伐的林地一共有13.7万亩。

  “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效益受损。”永安市副市长蔡清辉说。为兼顾林农利益和生态效益,2013年底,永安在全省率先开始探索赎买制,由政府出钱把商品林买过来。

  2014年12月,在第三方佳盛森林伐区调查设计有限公司评估后,老罗当场签了赎买协议。“每亩林子的评估价近万元,这个价格比预期价低了一点,但也为我省去采伐成本,还是能接受的。”有了这笔钱,老罗今年又投资造了100多亩新林子。

  森林添绿,林农增利。2015年,福建率全国之先在部分重点生态区位开展商品林赎买等改革,此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有效化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今年初,省政府发文将这一改革向全省推开。

  改革中的新问题,要在改革中寻找新办法。

  15年来,福建林改的探索始终未曾停歇。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省围绕“经营规模化、资源资本化、利用合理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深化,由此实现多个全国率先:率先成立省级林权收储机构,目前全省已有37家,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收储服务,有效防控林业金融风险;率先开展各种涉林保险,目前全省森林综合保险承保面积超过9000万亩,参保率75%,林农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始终坚信林改的出发点是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当在林改过程中出现难题和矛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福建林改将重点培育林业经营新主体、完善林业融资新机制、构建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新体系、落实重点区位森林资源保护新举措、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拓展林业服务体系新模式等“六个新”工作,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不断探索新路。

福建林改:绿了山包 鼓了腰包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