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一带一路”何以拨动世界心弦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一带一路”何以拨动世界心弦
辛识平
“中国振臂一呼,几乎所有人都来了”。对不久前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况,一家德国媒体这样描述。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何以拨动世界心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问题引发越来越深的思考。
对这一股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热,有人将其归因于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有人从中感受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深厚信心,有人则在探究更为深层的原因,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背后包含的价值理念,才是这项倡议为各国欢迎、接受和参与的根本原因。诚如美国《洛杉矶时报》所言,“一带一路”展现了一个迥异于西方、眼界开阔的“新世界观”。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发出的时代之问振聋发聩。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一长串“问题清单”,归结起来就是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的“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人类向何处去?出路在哪里?
在日内瓦,习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在北京,习主席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这既是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也蕴含着战胜挑战、开创未来的中国智慧。
用好发展这把总钥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为持久和平筑牢根基;以开放为导向,向创新要动力,才能催生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才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确保所有人公平享有发展成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是实践的指引。“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赢得世界共鸣,最根本的就在于它顺应和平发展时代潮流,为处于困境和困惑之中的世界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希望之路。
一直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中国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吸引过来,因为它们看到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几百年来,从航海冒险到殖民扩张,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美苏冷战,人类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兴衰治乱的悲喜剧。无数惨痛教训警示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各国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世界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所提供的“新的可能”,就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重构国际关系、各国发展、全球治理的新格局。正如习主席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中国有句古话,“德不孤,必有邻”。“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找到了全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了正确方向。惟其如此,才能激荡起“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正确理念的力量,正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彰显。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字,折射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的发展正能量。在无数生动的事实面前,国际社会日益感受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力量,感受到中国与各方共同打造全球公共产品的决心与诚意。这是中国的机遇,更是世界的机遇。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北京APEC擘画亚太一体化发展蓝图,到G20杭州峰会倡导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从“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中国制造,也有促进和平发展的公共产品;中国不仅有着“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情怀与担当,更有谋划人类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思想力和行动力。
“如果中国做梦的话,许多东西都将变为现实”。高举丝路精神的思想火炬,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让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悠远。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是“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拨动世界心弦的奥秘所在。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