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吴则文:闽剧开出一枝新梅

2017-05-24 07:53:53  来源:福建日报
  

吴则文:闽剧开出一枝新梅

闽剧《兰花赋》中的吴则文

吴则文:闽剧开出一枝新梅

闽剧《兰花赋》剧照

  “拿到梅花奖,我感到推广和传承闽剧的责任更重了。我是一个演员,最大的价值就是在舞台上。所以,继续为剧种、为团队服务,是这个奖赋予我的最大意义。”

  22日晚,福建戏剧的荣誉册又添上一笔——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优秀青年演员吴则文,凭借在原创反腐大戏《兰花赋》中的精彩表现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百花齐放的福建剧坛又开出一枝新梅。

  以勤补拙香自苦寒来

  “我是笨鸟中的笨鸟”,吴则文的从艺故事,述说着一名放牛娃不断成长的励志。

  1973年,他出生在闽侯青口的一个普通农家。孩童时代,乡间流行的谢神大戏,让他对戏曲的爱好天性萌芽。“别的孩子也爱戏班,但大多是被好吃的吸引。我会坐下来听戏台上的说唱,看他们耍一招一式。”

  不过,远离都市的他直到1990年福州艺校闽剧班招生才触摸到专业门槛。那时他已经16岁,错过打基础的最好年纪。自知短板的吴则文拼命补课,同学七点起床,他就比别人早一个小时,直到现在,他仍是每天早起练功吊嗓,才练就了一副清亮的嗓音。

  勤奋很快为吴则文推开了通往闽剧艺术的第一扇门。名小生李小白是大名鼎鼎的“闽剧三小”之一,退休后牵挂艺校的孩子,时常来观摩教学。“他觉得我是可塑之苗,就对校领导提出要单独教我。”吴则文说,李小白先生精力有限,一周只能开三次课,但又希望倾囊相授,教得急了难免“恨铁不成钢”。为此,吴则文没少挨打,“有一次我有一个动作怎么都做不到位,老师一气之下抽起手边一根电线就要责罚我。幸好电线没漏电”,现在想起来他还后怕。

  老艺人的严苛,让年轻的吴则文进步飞快。到毕业时,他已经是班里的尖子。但进入院团后,等来的却是年轻演员惯有的龙套生涯。在职场最容易迷失的头三四年,他的勤奋刻苦,再次为自己赢得了日后立在舞台上的财富。

  “我当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龙套,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在侧幕后边认真观察前辈们的技艺,学习他们的表演手法。”吴则文说,勤奋几乎是后来者的一种本能,在不断积累中,前人的经验一点一滴化用到他身上。1995年,22岁的他就在传统剧目《沉香秘书楼》中饰演男一号,从此走上主角之路,迄今为止共在20多部大戏里担纲主角。

  脱胎换骨创作不含糊

  今年初申梅竞演的冲刺排练,让吴则文度过了脱胎换骨的十天“阵痛”,压力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对导演,我又敬又怕。”这位让全剧组都害怕的导演,就是12次文华奖得主、从事舞台剧创作近60载的泰斗陈薪伊。

  今年80岁的陈导与《兰花赋》结缘十几年,吴则文申梅的“严子轩”一角,可以说由她一手锻造。从闽剧“第一梅”陈乃春最初版的须生,到吴则文如今化用各种表演手法诠释的小生,陈薪伊精益求精,赋予角色崇高而厚重的兰花魂。

  为了在2014年晋京版《兰花赋》的基础上让表演再有提高,陈薪伊果断给严子轩加戏,逼着吴则文在短短十天里“开窍”。

  “从‘裂变’到‘送灵’,再到‘自我审判’,连着三场戏,导演要求我情感转变务必层次分明,唱念做打难度趋近饱和。”吴则文说,他不是“演”严子轩,而是把自己交给了严子轩。“子轩舍得一身剐,执法如山再负荆……”最后一场6分钟的核心唱段,将一名官员由自陷不堪的痛悔重回坚守正义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评论认为,吴则文“情感处理细腻而真挚,技艺纯熟、做工干净利落”。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表达“拿捏到位却不过火,令人动容”。

  除了导演的锤炼,吴则文在创作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做人物分析研读是他多年的习惯。2012年接演《林则徐复出》时,吴则文面对着头一次跨行当演须生、师长陈乃春老年林则徐珠玉在前以及剧情虚构表演难度大等三大挑战。他除了反复研读剧本,还去了30多次林则徐纪念馆。

  “每次都会在林公塑像前站上半天,心里的困惑向他和盘托出,感觉有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番心灵之旅帮助吴则文演技爆发,入选文化部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评议会上,专家特别点赞吴则文等“气质佳,唱功好,表演到位、干净”。三年后,他临危受命,再度挑梁《林则徐与王鼎》中的老生王鼎,为演活人物还专门学习了陕西话。而回到自己熟悉的小生行当,吴则文为了走进角色内心,专门写了一篇关于严子轩的人物小传。

  “这个崭新的严子轩据说看哭了台下很多人,回想创作的痛,都变成了幸福。”吴则文说。

  守护剧种传承念初心

  等待参评结果前,吴则文和往常一样,在剧院为后辈演员配戏和指导。排练时间剧场里并没有观众,但舞台上的他依旧一丝不苟,不够好的地方一遍遍重来。“都是在为闽剧传帮带。”他说,无论得奖与否,剧种传承都是戏曲演员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国文艺奖项评奖改革精神,今年的梅花奖评定名额较上届同比压缩近60%,竞争异常激烈。全国各地和中直院团报送的90多名演员,杀进广州终评的只有16人。其中,京昆话剧占三台戏,秦腔三台戏,东道主两台粤剧,越剧也有两台,留给其他地方戏的名额仅仅只有6个。闽剧能以《兰花赋》闯关打擂,本身已经是一种胜利。

  “申梅是一个团体项目,离不开全院上下数年来的努力。”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负责人杨东表示,获奖有助于把《兰花赋》继续锻造为精品、树立品牌,同时能进一步提高闽剧知名度,推动闽剧的人才队伍建设。

  成为福建第15位梅花奖演员,同时也是闽剧界第五朵“梅花”,吴则文不忘感念初心。

  “我能获奖,是无数人帮带出来的。除了李小白老师打下的小生基础,陈乃春和林培新两位老师在剧团时又分别教授我须生和文武生的功法。”他说,老艺人的经验是挖不完的宝藏,作为中生代,他也要把自己从前辈那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再传下去。

  此外,不遗余力地推广闽剧,也是吴则文守护剧种的方式。每年,他要承担一百多场公益性演出,包括进校园、下基层,到福州市老年大学客座教戏,为十邑海外乡亲送戏……他说,“虾油味”的闽剧是乡音乡情,守护闽剧,就是守护这一方水土的文脉。

【责任编辑:刘必泳】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