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丝路 续写传奇——福建民企“西行漫记”
晋江是国内知名的鞋服产业基地,陈铭坤每次回国都会到自己的鞋厂车间里检查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黄鹏飞摄)
“福建人满世界跑,哪里有生意就去哪里。”20年前,福建商人陈铭坤偶然参加一个波兰市场考察团,发现当地鞋服贸易市场很落后,便留下来发展。
“天冷时,刚倒好的热水没多久就结成冰。”陈铭坤至今记得,当时为了办理税务登记号,他在华沙零下15℃的街头露宿排队。“我就想,一定要建个漂亮的市场,让商人有舒适环境做生意。”
到了2008年,赴波兰投资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各类中国产品也受到当地欢迎,陈铭坤开始着手与朋友合作建批发商城。
“第一块地花了半年时间才跑下来”,陈铭坤克服了诸多困难,终于在2013年下半年,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波兰新达中国商品城落成,很快便吸引了100多家商铺入驻,欧洲各国客户前来批发选购。
每天在员工都还没到之前,陈铭坤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在波兰员工眼里,这位中国老板比任何人都敬业。
2016年6月20日,带有全新统一标识的中欧班列在中波两国领导人见证下,首次抵达华沙货运站。这趟跨越万里亚欧大陆的“一带一路”专列,让整个波兰乃至中东欧注入了“东方的活力”。
目前,中国共有27座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分别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座城市。波兰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欧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重要枢纽。
有了中欧班列,陈铭坤规划了更大的目标。他开始新的物流园区建设,为原有的商品城提供保税仓、电子商务、跨境物流等多项综合业务服务,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他笑着说,如今自己“在跟班列赛跑”。
马可·波罗故乡的中国名人
中外交流史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如今在意大利,福建商人刘良也成为当地业界传颂的一个商业传奇。
从印度开始,到土耳其、伊朗、埃及、希腊、意大利,刘良的足迹曾经遍布各大洲。(资料图片)
上个世纪90年代,刚毕业不久的刘良就做起了进口石材生意。印度红、大花绿、土耳其玫瑰……凭借外语优势,刘良成为国内第一批接触进口石材的人,之后他产生了到国外寻找石材的想法。
“企业要保持优势,就必须率先走出国门。”印度、土耳其、伊朗、埃及、希腊、意大利,在国内同行尚未察觉之时,刘良的足迹已遍布各大洲,一年有300天以上都在国外寻找石材。
凭着超前的眼光,刘良的石材事业蒸蒸日上。但他明白,真正占据国际龙头地位的还是欧洲老牌市场意大利,长期引领着国际石材市场潮流。
从2004年开始,刘良不断求访安东利尼等意大利老牌企业,也让他发现了差距:做了十几年石材生意,却有80%的石材品种叫不上名,许多加工工艺都没见过。
刘良回国后便开始专心琢磨技术,终于研发出中国原创的高端石材工艺,成本只有意大利的一半。
在厦门国际石材展等展会上,刘良的石材产品让国外客户刮目相看。“意大利同行是我们的老师,当然,学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良表示,如今在中东、非洲等地石材市场,自己的英良公司打响了牌子。
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化,英良公司在沙特、阿联酋等7个海外国家开展了工程项目,和35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进出口合作。(资料图片)
“现在再去意大利,当地企业家即使在周末也会主动接待我们,中国客户在意大利市场赢得了尊重。”刘良自豪地说,公司开始重视石材文化的推广,要在泉州建设首个世界石材博物馆,正在打造石材文化馆“5号仓库”。
新的“下南洋”“闯丝路”热潮正在福建形成。据统计,2016年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1822.9亿元,对外投资项目达96个,总投资2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在采矿业、远洋渔业、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与国外开展合作。
有着深厚海洋基因的福建商人,正以全新姿态复兴着曾经的丝路盛景,也为东西方交流注入新的力量。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