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生态“优等生”如何打造福建样板

2017-03-07 08:58:17  来源:福建日报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等生”,2016年,我省再次交出水、大气、生态全优的答卷——

  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6.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为60.1%,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

  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

  森林覆盖率达65.95%,位居全国首位。

  好山好水好空气,清新福建任呼吸。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福建感受生态建设“看得见的幸福”。据省旅游局消息,今年春节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863.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总收入129.74亿元,同比增长25.1%。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7春节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我省位列国内旅游度假人气排行榜目的地省市第二位。

  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在环境质量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福建从顶层设计着手,逐步形成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环保部门主抓、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抓“牛鼻子”

  率先在全国实行环保党政同责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作出了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战略抉择。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福建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上孜孜以求,久久为功。

  “以往抓环保工作,我们把目光更多对准污染企业,却忽略了政府和部门。”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通过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督企更督政,我省给地方和部门套上环保“紧箍圈”,抓住污染治理的“牛鼻子”。

  2010年起,我省在国内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对各级政府和40多个省直部门环保监督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并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

  减排进度慢?约谈政府官员!减排年度任务完不成?实施区域限批!近年来,约谈“黄牌警告”和限批“红牌罚下”制度,对不顾环保求发展的地方已成“高悬之剑”。全省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先后被约谈,7个县(市、区)和1个集团遭区域限批。

  督政的威慑力还在逐步升级。从2014年开始,我省率先建立每季度环保督查会,把各设区市突出环境问题纳为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三项主要议程之一,只讲问题不讲成绩,通过省政府一把手面对面督促地方一把手,让市长脸红冒汗,铁心治污……

  2016年起,我省率先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并在2016年全省两会期间,由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在全国率先扛起环保“党政同责”大旗。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党政同责”为福建走上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最好的保证,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党政干部在决策上更科学、更合理,做到权力在哪里,生态环保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

  走绿色路

  项目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要带污的GDP”如今已成为全省上下共识。全省越来越多地区在项目取舍上先看“生态脸色”,对新上的产业和项目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

  莆田湄洲湾北岸开发区东吴临港产业园区原来的定位是浆纸纤维产业。近年来,先后有4个浆纸类项目规划布局在园区,合计总投资574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税收可达49.4亿元。但是,巨额投资的背后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据测算,这4个项目投产后,每天约需40万吨淡水,排放污水约35万吨,势必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莆田选择生态保护优先,毅然放弃原来规划布局的浆纸项目,引进了食品加工项目。

  与此同时,科技含量高、污染少、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在福建备受热捧——日前,总投资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福州京东方项目顺利完成第8.5代面板项目的投产,创造了项目从打桩建设到点亮投产仅用15.8个月的业界全球最快速度。

  除了从源头做优增量、减少污染源,我省还加强铁腕执法、精准治污,以实际行动守护清新福建。

  “这辈子,再也不敢偷排污水了。”福鼎市店下镇一家皮革加工厂老板陈某懊悔地说,由于没有任何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黑臭含铬废水通过暗渠直排溪水,在去年6月“清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中被查处并移送公安,“原以为只是罚款了事,没想到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以后再也不敢有侥幸心理了”。

  守护生态“颜值”,必须靠执法“严值”。2016年,针对企业污染,全省行政处罚案件3795件、同比增长19.8%,罚款1.4亿元、同比增长67.7%,全省查封扣押1212起、限产停产241起、按日计罚54起、行政拘留33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78起,分三批将187个突出环境问题列为省级挂牌督办。办理适用新环保法的“四个配套办法”和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得到环保部通报表扬。

  我省环境执法人员仅1000多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执法查案数量、质量却居全国前列,秘诀何在?

  “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墙’,打出组合拳。”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打破执法尴尬,近年来,我省环保部门加强同公检法衔接,率先在全国建立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执法联络员制度、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案件移送机制、紧急案件联合调查机制、案件信息共享机制、奖惩机制等。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现场、直接排查、直取证据……执法人员打破正常上班时间检查惯例,采取“分组包片、重点蹲守、昼夜结合、工休错时”检查方式。“很多污染企业以为风声已过,短期内不会再被查,没想到执法人员会突然杀‘回马枪’。”

  执法的威慑力还在进一步升级。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从去年起,我省每两年左右对全省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一轮环保督察。督察结果还将抄送省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作为被督察地方、部门领导班子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目前,针对龙岩、泉州、宁德3个设区市的首轮督察共查处289家违法企业,其中龙岩首批已问责17名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责任人。

  同时,我省率先全面推进网格化环保监管,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构建从设区市到乡村四级环保网格监管体系,实现污染源“一网打尽”。

  “群众怕的就是我们对污染视而不见。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守住生态底线,一定要动真格。今年我省将持续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新水域”工程、“洁净蓝天”工程、“清洁土壤”工程,突出抓好小流域整治、污水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清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推进,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让群众有更多的环境获得感。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