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均衡教育,让百姓共享教育成果

2017-01-23 15:18:59  来源:福建日报
  

均衡教育,让百姓共享教育成果

  北师大海沧附校学生在图书馆里开展别具一格的阅读课。(资料图片)

  在厦门岛外海沧区育才小学的操场上,每天下午的体育课都能看到孩子们在塑胶跑道上奔跑的身影,欢笑声连成一片的操场朝气逼人。

  这所曾经的村办小学办学条件一度十分简陋,一到下雨天,煤渣操场上满是泥泞,老师和学生们苦不堪言。“现在,煤渣操场建成了塑胶跑道,硬件设施全面升级,与岛内的好学校相比已经不相上下啦!”在海沧本地的论坛里,有学生家长曾欣喜地贴出学校的新照片并留言。

  育才小学的蜕变只是海沧区校际间、城乡间办学条件差距不断缩小的一个侧影。近年来,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沧区大手笔投入,率先在厦门全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如果说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基础,那么教师素质和水平的差异则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为了促进师资均衡,从2009年开始,厦门启动了教师轮岗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6年后必须参加校际交流,力促师资均衡。目前,厦门全市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已趋制度化、常态化。

  海沧区延奎小学的音乐教师周如珺是校际交流教师中的一员。去年8月,她主动报名,从位于海沧生活中心地段的老牌区直属重点小学,到偏远薄弱的、刚刚开班招生的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交流任教。周如珺说,“换一个环境,体验教学理念和思路的差异,更能够开拓自己的教学思路。”

  周如珺任教的学校是海沧区2016年新开办的。为确保就学均衡,满足逐年增长的入学需求,2013年至2015年,海沧区投入了约6.11亿元,新增幼儿园学位1980个、小学学位5670个、初中学位2700个,实现特殊教育入学率100%,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进公办、民办学校,民办小学在籍毕业生100%进公办中学。

  在不断促进教育普遍均衡的基础上,如何快速提升区域教育水平,缩短岛内外差距,实现高位均衡?海沧区的破题之道是“高位嫁接”——通过合并、扩建、嫁接、引进、联办等方式,引进了北师大、华中师大、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布局。

  “2003年,我们是海沧区第一所引进的名校。”北师大海沧附校校长蔡稳良介绍说,14年间,学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在海沧拥有3个校区,贯穿了九年义务教育,并连续多年获得厦门岛外四区中考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在厦门市名列前茅。

  放眼厦门,早在2012年,厦门就在省内率先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过去5年,厦门还设立专项经费,连续每年投入6000万元扶持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教师聘用和“同城同编、同城同薪”,厦门力促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在促进就学机会均衡方面,从1998年起,厦门小学升初中就实行电脑“多校划片”派位;2014年,厦门推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采取“积分制”入学。目前,厦门全市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和被统筹民办学校的比例超过80%。

  (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庄洋)

【责任编辑:赖锋】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