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爱攒钱? 百姓预防未来重储蓄
■中财
中国人喜欢攒钱。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储蓄率从2000年的37.6%提高到2011年的51.8%,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更高于发达国家。而消费(尤其是国内消费)却一路下滑,其在GDP占比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了2011年的49.1%。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个百分点。为啥消费增长总比储蓄跑得慢呢?
百姓预防未来重储蓄
2012年以来,美欧等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持续萎靡不振,在外需低迷的困境下,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内需不足的弊端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扩大内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了10.1个百分点。
刺激政策效果有限,背后有更深层次原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撰文指出,中国消费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在提高,只要储蓄的预防性动机仍在,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就难以成功,或者说无法长期奏效。
政府民生支出还不够
说到储蓄率高,大家总以为是老百姓喜欢“捂紧钱袋子”,其实不然。所谓储蓄率主要包括国家储蓄、企业储备、家庭储蓄。业内人士指出,近10年来,居民储蓄占国民总储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时期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不断上升。实际上,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
政府储蓄高,与中国财政政策“重投资、轻消费”的倾向有关。政府消费,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并不高。专家指出,占社会总储蓄较大份额的政府储蓄虽然量大,但实际消费并不高,这是造成现在国内“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之一。
对广大居民而言,目前,无论是高昂的孩子教育成本和家人医疗成本,还是不断攀升的物价等,以及不尽完善的社会保障状况,都让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储蓄来保障未来。
城镇化建设是“抓手”
要想有效提高消费,让国人真正放心地从口袋里拿出钱,专家们提出了各种建议。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给出了这样一个路线图:“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主导、以人为本。”
赖小民认为,为进一步推动消费,政府应该在以下4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建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二是政府要加大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当中的占比,而且真正要形成一大批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三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主体和物流运行体系,降低市场成本,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别是要打击假冒伪劣,建立公众消费的信心预期。四是要着力扩大农村7.4亿人群的消费。
- 储蓄式国债在榕受捧 未来8个月每月都有国债发行(2019-03-14 08:08:43)
- 改革开放40年 厦门居民储蓄余额增加到2292.06亿(2018-11-26 10:01:28)
- 调查报告:超半数35岁以下年轻人未准备养老储蓄(2018-08-17 08:13:08)
- 2017年第五、六期储蓄国债9月10日上市发售(2017-09-06 09:31:35)
- 电子式储蓄国债明日发行 利率由3.85%调整为3.9%(2017-07-09 11:18:05)
- 电子式储蓄国债10日发行 3年期年利率上调至3.9%(2017-07-07 10:21:19)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