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谷口村:中国军工事业奠基者张昌龙的故乡
谷口村位于省璜镇西南部,127县道旁,距县城50公里、镇区13公里,辖长厅、下坂、上坂、园头等4个自然村。是市级生态村,县级革命老区村,中国军工事业奠基者张昌龙故乡。
正如毛泽东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土地革命时期,十都坑口铁匠张昌龙与众同乡远赴闽北参加红军,成长为中国军工事业奠基者,成为闽清革命史上的闪光点。
省璜镇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内的张昌龙塑像
1929年底,张昌龙被共产党员动员去闽北苏区为朱德、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造枪造炮。
张昌龙一行人作为骨干,创建了闽北第一所正规的兵工厂——“岭阳兵工厂”,生产的枪支弹药取名“岭阳造”。
初建时期的岭阳兵工厂,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张昌龙和同志们一起解决钢、铜、铁、锡等原材料匮乏的问题,土法制造“松筒炮”“过山龙”“锡炸弹”等土制武器,硬是依靠工人两双手和简陋办法制造出一批批快枪和弹药,
1933年初,张昌龙被任命为闽北兵工厂书记兼主任,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昌龙旧物
1934年10月,张昌龙带领工人,跟随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面对敌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封锁,张昌龙率领军工浴血坚持,孤军奋战。钻山洞,睡草棚,吃野菜,经受爬山越岭、断粮缺水、饥饿寒冷、生死存亡等严酷考验。
在生死存亡之际,张昌龙凭着对党的忠诚和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修枪造子弹,广播军工火种,重振红军军威,保证了闽北红军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所需弹药得到补充,为迎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作出巨大的贡献。
省璜镇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一角
1938年2月,张昌龙离开了曾经战斗生活了7年的闽北根据地,开始转战安徽抗日战场,先后担任了新四军第三支队军需处军械所(又称修械所)所长,医院院长、协理员等职务。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陷入重围的张昌龙奋力突围,死里逃生。
解放后,张昌龙先后荣获红军时期二级“八一”勋章、抗日战争时期二级“独立”勋章和解放战争时期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4月26日,张昌龙在南京病逝,享年80岁。
红色文化旅游好去处
省璜镇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建在镇文化服务中心二层,全馆以时间为主轴线,部分采取声光电现代手段,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以来,在省璜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的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史。
陈列馆总面积146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全馆立足省璜,突出主线,鲜明主题,共分三个单元:张昌龙革命斗争史迹,省璜抗战斗争史和省璜解放战争史,馆中设有陈列柜台,雕像,历史图片,创作画和史实文字,军工制作场景,以及张昌龙历史文献纪录片电视播放等。
张昌龙纪念馆陈设
省璜镇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的建成,不仅为省璜镇增添了一处红色文化保护的新景观,也将更好地推动省璜镇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红色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同时也成为省璜镇进行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振奋精神,积极投身到干事创业的热潮中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张昌龙故居占地面积约有1500平方米,两层半土木结构、前后两厅双院落,具有两百多年历史。它是村里的“红军之家”,也是难得的典型清代闽派建筑。故居内展出张昌龙生前文物,具有一定的研究、教育价值。
张昌龙故居
红色路线推荐
红色路线:省璜镇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
特产:柑橘
(资料来源:闽清县省璜镇谷口村、新闽清)
- 闽清县公安局接处警满意率持续排名全市前列(2021-10-11 08:47:35)
- 闽清多个重点项目开工 推进旅游资源整合(2021-10-09 09:46:17)
- 闽清东桥地区将添二级公路(2021-10-09 09:26:14)
- 闽清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力争年底实现竣工投产(2021-10-08 10:07:23)
- 闽清雄江镇攻坚不停步 推动闽江旅游产业发展(2021-10-06 07:15:43)
- 闽清假期活动丰(2021-10-05 09:24:36)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