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沿着高速看福建”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中央、省级媒体聚首福州,关注高速公路发展成就

2021-05-25 23:51:3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朱榕
  

“沿着高速看福建”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石美祥 摄

  福州新闻网5月2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25日上午,“沿着高速看福建”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州正式启动,由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新社、中国交通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省级媒体的20多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营管理中心、平潭公铁大桥、青云山服务区等,领略高速沿线的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和发展变迁,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福建省高速建设辉煌成就。

  启动仪式后,媒体采访团首站来到了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营管理中心,了解我省高速公路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一段精彩的宣传片,福建高速发展的辉煌历史被浓缩在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中: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高速覆盖率达80%以上,“三纵八横”海西高速公路主骨架路网基本形成,路网密度达发达国家水平。

  中新社记者吴晟炜长期关注福建的交通发展,他感叹道,“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山高路险,交通闭塞,高速建设欠债多,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福建高速公路综合密度已居全国各省第三,后起之秀正在飞速发展。”

  在世界最长的跨海公铁大桥——平潭公铁两用大桥上飞驰,10多分钟穿越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来到了位于桥另一端的平潭岛。桥下的蓝色海洋和云天相接,壮阔的美景,让采访团纷纷举起相机、手机。

  这座大桥的建设,不仅是桥梁史上,也是平潭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50多岁的平潭人杨朝平向采访团讲述了40多年来平潭出岛的变迁。小时候,他到福州探亲要坐船出岛,坐手扶拖拉机到苏澳码头,然后乘坐轮渡,途经小练岛、大练岛坐到长乐,再坐汽车到福州。早上6点多起床,天黑才能到福州,“轮渡最怕碰上风浪,船上下颠簸,让人心惊胆战,这一路上又晕船,又晕车,特别难受。”

  2010年,平潭通了第一座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结束了轮渡出岛的历史。10年后,平潭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将原本12小时的路程,拉近到1小时,也让首趟高铁开进了平潭岛。今年“五一”假期,大桥创下了单日车流5万多辆次的纪录。

  参与两座大桥建设的京台平潭大桥公司董事长丁玉仁自豪地表示,“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沿着京台高速一路坐着高铁到台湾!”

  这段故事引起了《中国交通报》记者董雅洁和同事的兴趣。她说,沿着这条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不仅看到了绝美的海岛风光,还看到它在促进区域发展、两岸融合上正发挥更大的效应。“我们将用镜头和文字来记录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展示福建高速的辉煌发展,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显著成效。”

  打卡过跨海大桥,采访团又来到了风光旖旎的山区——永泰青云山服务区。服务区偎依在永泰的青山绿水间,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区,这里提供中式餐饮、咖啡吧、便利店、停车加油和直升机救援停车坪、电动汽车充电站、汽修(加水)、应急客房、房车、烧烤基地、自驾游服务中心及公共卫生间等多种特色服务,相当于高速路上的“游客服务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省级露营公园”“五星级服务区”和“生态建设示范点”。

  吴晟炜说,永泰是“福州后花园”,全域旅游乘势而上,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福厦高速构建了沿海大动脉,推动了福州和厦门两大都市圈建设,随着路网的密织,越来越多高速深入内陆和不发达地区,促进山海协作,将偏远落后的农特产品、优美的生态风光更好地展示给世人,让偏远乡村也能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这些山区的高速路网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表示。

【责任编辑:陈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