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扶贫情,讲给世界听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月13日报道(记者 树红霞)刚刚开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以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和国际表达描绘闽宁深情,全景透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1月12日,23集电视剧《山海情》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东南卫视、宁夏卫视黄金时段首播,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同步上线,受到广大观众热烈追捧。
这部电视剧靠什么打动人?真实。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硬是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通过桩桩件件融汇在生活中的扶贫故事,以小见大地展现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献礼。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为了全景透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全体主创成员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的西北大地一拍就是五个多月,演员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克服语言障碍,感受剧情氛围。
正如导演孔笙所说:“拍摄过程太不容易了,这是接了我们的心、接了地气的一部戏。”
笑中带泪,讲述扶贫故事
如何才能让困在大山里的西海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宁夏采取的办法是“吊庄移民”。但搬迁目的地玉泉营,并非已建成的乐园,而是一块等待乡亲们自己去开荒拓土的新家园,这是涌泉村吊庄户集体“潜逃”回村的关键所在,也是该剧一大看点。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山海情》洋溢着生活化的叙事气质,刚一开播,微信朋友圈就迅速刷屏,有观众留言道,“除了扶贫主题,这部剧想表达更多,它能让你边笑边流泪……”
“移民搬迁太难了,马得福太难了……”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山海情》似乎有种魔力,能一秒把人带回到上世纪的西海固。”
福建省第十一期援宁工作队队员、固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邱开养有幸参与《山海情》播出前的审看征求意见活动,有机会提前观看了全剧23集。
“整体观看后,对这剧作所表现出的独特气质感到非常震憾,也非常惊喜,非常感谢主创团队奉献了这部精品!这是一部反映闽宁协作主题的典范之作,东西部协作的成功典范和生动例子‘闽宁模式’得以生动展现。全剧主题主线鲜明,通过福建援宁工作队干部、教师、技术专家、企业家等群体的一个个援宁故事,充分展现了闽宁两省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奋斗和山海情深。片名十分精准地表述了闽宁对口帮扶以来绵延24年不断的闽宁情深、友谊长存,两地人民携手战胜‘贫魔’的浩荡正气感动天地,许多值得我们感恩和铭记的事件和人物犹如闪亮的星星散布于23集‘天空’中。”邱开养说,作为亲历宁夏脱贫攻坚战的援宁干部,影片中扶贫故事和场景的生动叙事,生动刻画和真实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思想情感、个人成长,感同身受。
辽阔的戈壁滩、漫天的沙尘暴,剧中还原了当时的西北农村风貌,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这样真实生动的影像呈现,也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的艰辛。
领衔主演黄轩饰演的脱贫带头人马得福,操心着通电、灌溉用水等桩桩件件的问题,他足够努力,却不自信未来什么时候来。直到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出台,福建对口援助宁夏,并建起合作样板闽宁村,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闽宁镇洒下奋斗的汗水,帮助大伙儿找到未来的方向。同时,村里的年轻人通过劳务输入、发展庭院经济等收获了自信。
“在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张嘉益饰演的马喊水等上一辈人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不断发生着。”孔笙表示,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真情演绎,汲取向上力量
《山海情》以“闽宁模式”为创作命题,看似在还原一个地区的蜕变历程,实则是为了放大其中“人”的价值。
工作中,马得福碰到一个困难接一个困难,他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黄轩不无感慨地说。
更重要的是,用性格碰撞带动故事讲述,塑造鲜活形象,可以不经意间戳中观众的泪点。
剧中,一边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种理由拒绝移民搬迁,一边是马得福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坚持,这样的戏剧冲突恰恰说明观念脱贫有多难。
与马得福这个“当地人”不同,黄觉饰演一位从福建来宁夏扶贫的菌草专家。
“出演这个角色需要用福建普通话讲出大段的专业术语台词,一开始我觉得拿不下来,准备时间太短了,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黄觉感叹道,自己在戏里真切地看到了扶贫有多不容易,这也是近年来让他印象最深刻、最享受的剧组。
“我们拍摄环境非常艰苦,一点点呈现了从没有树到有树,从地窝子到土坯房、砖房,一步一步是怎么过来的。我拍了30年戏,觉得在宁夏拍摄期间很幸福。”在媒体看片会上,尤勇智如此分享。
初为人母的热依扎拍戏遇到不少困难,但其用心演绎的李水花同样立体。“水花内心坚定乐观,永远笑对生活,不仅诠释了如水般向上涌动的女性力量,也代表了一种希望,预示着整个闽宁镇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她说。
平民视角,建构国家叙事
去年,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如何成功塑造这一群体?主创人员兼顾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和国际表达三重标准。
山海扶贫情,讲给世界听。片名《山海情》为故事作出注解:“山”为宁夏,“海”为福建,“情”表达对口两地的深厚情谊。人比“山”高,因为人有与命运抗衡、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观能动性;情也比“海”深,福建与宁夏对口两地的情谊绵延二十余年,有许多值得书写和铭记的动人故事。
孔笙介绍说,该剧的创作立足于对诸多平凡个体的描绘。脱贫致富对他们而言,是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息息相关。同时,平民视角与国家叙事密不可分,国家政策带来了人们命运的转变,个体在群体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尤勇智饰演的李大有是移民区每项工作中最大的“刺头”。“这个典型的西北农民在移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配合、不积极背后,实则表达他这一辈人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他说。
据介绍,《山海情》是高满堂、孔笙、侯鸿亮这一黄金组合继《闯关东》《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等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后的再次合作,是继《大江大河》后正午阳光出品的又一部当代主旋律作品,主旋律与硬实力兼备,承载了观众满满的期待和情怀。
“《山海情》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电视剧,以扶贫为题材,以扶志为创作目的,值得大众观看,能给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观众群体都带来启发。”看完首集,在福州文化场馆工作的老刘兴奋地说,该剧既是一部跨越世纪的“闽宁模式”扶贫故事记录,也是一次追求当下影响力、承担文艺创作社会责任的主旋律创作尝试。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