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穿戴20多斤服装“,吃”着射线为病人做手术

陈坚:“ 铅衣战士”坚守阵地26年

2020-12-08 08:29:2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丹
  

陈坚:“ 铅衣战士”坚守阵地26年

  陈坚医生全副武装,成了“铅衣战士”。

  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璇/文 记者 石美祥/摄

  脚下踩踏,黄灯亮起,辐射开始。在充满X射线的手术室内,负重20多斤的“铅衣人”将导管、导丝通过血管等管道引入人体,争分夺秒治病救人,却也在一点点消耗自己的健康。

  福州市第一医院的陈坚,就是这样的“铅衣人”。作为福州首批开展介入治疗的医生之一,26年来,他与射线打交道,一心救死扶伤,戏称自己是“管道打工人”。

  “吃”着射线 救死扶伤

  12月4日一场大咯血急诊手术,又抢走了陈坚的午饭时间。走出手术室时,已是下午2时20分。脱下20多斤的铅衣、铅内裤、铅围脖、铅帽,他已是汗流浃背。

  陈坚是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主任,今年50岁。从1994年开始接触介入治疗,他已和射线打交道26年。

  “起初对介入科是排斥的,因为学医的都知道,‘吃’射线太多了。”陈坚说,经常接触射线的人,患癌风险大大增加,甲状腺、性腺等腺体分泌也会有不良影响。不过在老主任建议下,他还是进修了介入科。

  最初几年,影像设备还不先进,需要在暗室摸黑操作,也没有扩音器,开关还在室外。“那时我们主任在室外控制开关,一脚踩下去可能就是一个小时。我们操作结束,要在室内大喊‘停、停、停’。”陈坚笑着说,做一场手术,“吃”的射线是现在的6倍,甚至是10倍。

  如今,手术室设备先进了,显影机器的开关就在手术台下,手术医生能够灵活控制,接受射线的时间大大减少。但一场大手术下来,接受的射线量就相当于普通人拍了几百张X光片。

  记者看到,即使穿好了铅衣,还是会露出手臂、脸和小腿。“一套国产铅衣30多斤,进口的20多斤,穿着做手术,是个体力活。”陈坚说,虽然射线对他裸露的双眼造成一定的损伤,但他还是决定不戴铅眼镜,“戴着做手术,看不清,也太重了。我年纪大了,没那么担心了。”

  带来希望 一心坚守

  每天三四台手术,平均每台半小时,四分之一的手术是急诊。就这样,陈坚坚持了20多年。首批和他一起学习介入治疗的三人,仅剩他一人了。

  “一边学,一边感兴趣了。”陈坚说,介入治疗就是通过X光机、CT、磁共振等影像设备,利用头发丝一般粗细的导丝,在患者血管等管道中“游走”,对疾病进行诊治。介入治疗领域很广,可以从头到脚,既能对脑动脉瘤做介入栓塞治疗,又能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开通血管,还能为肝癌、肾癌、膀胱癌等患者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以及解决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症、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大咯血问题。

  “在国外,这个工作被称为‘管道工’。我觉得我是‘管道打工人’。”陈坚说,对于介入治疗,他从排斥转成了坚持,因为自己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

  早些年,市一医院介入科做得比较多的是肿瘤患者介入手术,比如肝癌患者介入手术,对付“癌症之王”,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一些患者仍然在世,已经十多年了,和我成了朋友。”陈坚告诉记者,他还救过许多危急的大咯血患者。

  印象深刻的是,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因为支气管动脉畸形,喝酒、打篮球后大口吐血,从急诊送到手术台时窒息了。经插管急救,陈坚实施了介入手术,为他堵住双侧出血点,保住年轻鲜活的生命。

  一次次救人的成就感,让陈坚坚持了下来。一扇门贴着“小心辐射”的警告语,他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会在这里进进出出。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