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2020-11-27 11:27:55  来源:闽东日报
  

  果茶飘香的田野、彩绘飞舞的楼房、干净整洁的村道、安居乐业的百姓……初冬时节,走进寿宁县南阳镇坝头村,我们不禁询问,这是在贫困村,还是一次美丽乡村的邂逅?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坝头村

  “疑惑”,彰显着坝头村乡村振兴的成效。

  “曾经的坝头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耕种村,山地资源丰富,但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抛荒较为严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茶叶采摘为主,农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坝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梅峰说。

  变化始于2018年,那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如长风入川,改变着坝头村以及村民的命运。抓班子聚合力、抓产业促增收、抓民生补短板、抓治理转民风……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坝头村充满了生机活力,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人均年收入约15200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23万元,还获得了“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庄”等多项荣誉。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坝头村环境优美的溪边步道

  从一个村到一个县,“生态净土”化身“发展热土”。不仅坝头村,时下寿宁,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处处是产业遍地开花、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靠山吃山念好“致富经”。寿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高山生态条件和120多万亩的富硒富锌土壤资源得天独厚。寿宁县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寿宁高山茶由量向质跨越、生态硒锌产业异军突起、“下乡的味道”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359元、增长10.2%。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寿宁武曲龙虎山茶场鸟瞰

  优化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寿宁县坚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突破口和主攻点,规范“建”和长效“管”相结合,探索建立乡村环境一体化监管机制,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拆到位、摆整齐、扫干净、抓美化、保畅通”,通过持续深化“一革命四行动”、实施“百村千树”行动计划等措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建设美好家园,打造了下党、塘洋、大韩、西浦等一批主题村落、美丽乡村、传统村落。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寿宁生态禀赋独特,文化底蕴丰厚,难忘下党、冯梦龙、古廊桥“三张文化名片”独具魅力。围绕“村村有故事”的目标,寿宁以“难忘下党”红色旅游为龙头,系统谋划全县景区景点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游、研学游、乡村游、康养游,形成全域发力的旅游格局,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9.7万人次……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下党新貌

  冬至下党,青山不改。在下党乡1000多亩的扶贫“定制茶园”里,茶农们忙着除草松土,精心养护茶树,以待明年茶香四溢。

  茶叶是下党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下党立足资源优势,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通过扶贫定制模式将高山茶销往全省甚至全国。新模式为下党乡的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也开辟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下党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8年的186元增长至2019年的14777元。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风光如画的寿宁大安乡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寿宁县以下党“学习小镇”为引领,全面总结推广“下党经验”,深化拓展“定制茶园”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等模式做法,因地制宜引导茶叶、葡萄、脐橙、樱花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和整合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状元文化等文化遗产,推动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可增收,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寿宁样板”。

  同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寿宁坚持试点示范先行,统筹兼顾产业薄弱村发展,制定出台《开展县领导挂钩帮扶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产业薄弱村工作方案》,有效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试点村、薄弱村倾斜,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共谋划发展产业项目75个,投入资金7822万元;20个产业薄弱村已经实施乡村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4923.5万元。

  (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