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连江‘软木画之乡’再续前缘”追踪

探寻《水漫金山》的“前世今生”

2020-11-22 09:19: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郑瑞洋
  

探寻《水漫金山》的“前世今生”

  吴友忠和《水漫金山》合影

  福州新闻网11月2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文/摄)为传承非遗技艺,连江“软木画之乡”敖江镇浦下村,找到了消失20多年的名作《水漫金山》。那么,它是谁创作的?如何获得国家级大奖?又为何消失20多年呢?近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当年完成这件作品的手艺人,探寻它背后的创作故事。

  10名手艺人共同创作

  据了解,《水漫金山》创作于1988年,由原连江浦下工艺美术厂10名手艺人共同完成。记者尝试联系这些手艺人,发现其中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已经出国,其他的也已转行。

  幸运的是,当年创作者之一——今年60多岁的吴友忠虽已转行,但大致记得当年的创作过程。

  吴师傅当年是技术骨干,负责布景。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是软木画产业的黄金时代。“浦下村生产的软木画质量好得很,不脱胶、不变形、不发霉,卖到了30多个国家。”说到名作《水漫金山》,吴师傅脸上难掩自豪。

  “当年为了创作《水漫金山》,创作者前后摸索了一年。”吴师傅回忆道,为了精益求精,当年厂里还从国外进口了上等软木。

  据他介绍,这件作品最难制作的是塔的部分,各构件需要单独制作、细心组装,光是刀法就有面、划、切、雕、挑、凿、琢、行、车、转等。1988年,《水漫金山》获得了国家级大奖以及国优产品称号。

  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人在国外的原浦下工艺美术厂厂长郑金鼎。他告诉记者,当年之所以创作《水漫金山》,是因为反映名胜风光的软木画作品在国外市场走俏。为此,他大胆创新,选派一些技术骨干到全国著名风景区、名胜古迹参观、摄影、写生。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的经典情节,颇具传奇色彩,自然成了厂里的创作题材。

  从角落重回大众视野

  “我们前后制作了4件《水漫金山》软木画作品。有一件因为获奖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有一件放在了原浦下工艺美术厂的陈列室,也就是印有‘国优’字样的这一件。”吴师傅回忆说,“那时,只要有外国买家来看,都对《水漫金山》竖起大拇指。”

  1996年,因为产业寒冬,原浦下工艺美术厂倒闭了。之后,村里人就很少看到放在厂里陈列室里的那件《水漫金山》,另外两件也不知去向。

  直到2018年,浦下村收回了原浦下工艺美术厂厂房,该村村委会主任许赛兰意外在那间陈列室的角落找到了那件印有“国优”字样的《水漫金山》。

  “这可是宝啊!”许赛兰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这件名作,她把它搬到了该村村委会办公地。新的村委会办公地在原浦下工艺美术厂原址上重建后,曾经的陈列室变成了现在的展陈室,《水漫金山》又回到了大众视野,成了“镇室”之宝。

  “可惜,我的孙子不认识软木画了。”再次见到《水漫金山》,吴友忠心里有喜悦,也有失落。

  令人期待的是,浦下村打算与连江三附小等学校开展合作,通过建设传承基地、开设公益课堂等方式,让浦下村的下一代了解、认识并喜欢上软木画。

【责任编辑:陈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