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解农村养老忧 让空巢变暖巢

2020-11-01 10:22:08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苏依婕 徐文锦 蒋丰蔓 通讯员 夏慧秀

  养老难,最难的是农村。截至2019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户籍农村老年人323.94万人,占我省老年人总数的49.66%。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不断加剧,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与留守空巢、困难老人的关爱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十三五”期间,作为补齐农村养老短板、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抓手,乡镇敬老院建设快速推进,通过设施改造升级、引入社会化力量实行公建民营,目前,我省公建民营乡镇敬老院554家,平均床位使用率从2016年底的26%提升到51%,社会化运营率从3.38%提升到76.3%。与此同时,全省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00多所,中心城区乡镇和街道覆盖率达到97%;建成农村幸福院等10035个,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0%。每个县(市)区均落地1家以上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为特困、低保等七类人群购买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以县级为龙头、以乡镇为重点、以村(居)为基础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已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步伐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专业人做专业事

  农村养老有保障

  “这里几年来变化很大啊!卫生条件和环境都变好了,服务态度也很好,人越来越多,非常热闹!”74岁的邓光文满脸笑容,坐着改造过的轮椅在沙县富口镇乡镇敬老院里遛弯。因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邓光文双腿无法行走,49岁时作为特困人群住进了乡镇敬老院,成为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的见证者之一。

  自2017年起推动实行“公建民营”以来,乡镇敬老院长久以来管理粗放、养护水平低的痛点得以解决,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从2017年底的12.3%提升到69.6%,实现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乡镇敬老院由“供养特困人员”的1.0版向“特困供养+农村机构养老”的2.0版转变,并且逐步向“特困供养+农村机构养老+农村居家社区照料”的3.0版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发展。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是一个专业领域,需要政府主导,但要提高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就必须引入社会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小病拖大病挨”,就医也是农村特困、失能、留守老人养老时面临的难题。而专业社会化力量的加入给农村老人就医带来便利,也让“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模式有更多新尝试。

  宁化县安远镇敬老院的85岁老人吴用才突发大小便失禁,护理员发现后将老人紧急送往县医院,查明脑出血后及时进行手术。术后不久,老人便转至县社会福利中心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术后照料。这其中的便利得益于该县社会福利中心“养中有医”的养老模式。

  福利中心由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承接运营,同址配建国德医院,内设内科、外科、放射科、康复科、中医科等科室,也向周边的社会老人开放。据中心负责人张龙香介绍,国德集团对县社会福利中心和乡镇敬老院实行城乡一体连锁化经营,共享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这里的老人基本能做到“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这一“公建民营、医养结合连锁运营”经验也入选了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

  数据显示,全省现有医养结合机构123家,其中纳入医保定点86家,2242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全省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占比已提高到92.3%。

  探索管理新模式

  提升老人获得感

  走进宁化县城郊镇幸福家园,迎面就看到60岁的张运才抱着一筐生姜笑容满面地走向厨房,这是他劳动的果实。

  这个占地2580平方米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由原有的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而来,住有36名老人,其中29名属于特困人群。除了两栋四层高的住宿楼、一个大院外,周边还有几片可供种植果蔬的农田。据城郊镇幸福家园负责人介绍,院里将菜圃、果圃、花圃分配给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打理,再以市场价向老人回购果蔬,“这样既增加老人零用收入,又让老人参与劳动、锻炼身体,使他们更有成就感”。

  作为敬老院院务管理委员会的劳动组副组长,张运才不仅种菜积极,还经常帮院里打扫卫生,帮助其他老人,“卫生之星”“互帮互助标兵”“年度综合评比第一名”等多份荣誉证书整齐醒目地排列在他房间的立橱上。这里每周都为表现突出的老人颁发小红花,每个季度评选出卫生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团结之星、文化之星,颁发证书并给予小额的金钱奖励。

  “老人们把这些荣誉证书当成宝贝。”城郊镇民政办主任张启来介绍,在这里,老人们还可以参与敬老院管理,和社工团队一起组织策划活动,卫生组、劳动组、安全组的组长、副组长都由院里老人担任。“老人参与敬老院管理,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主人,对这里也更有归属感。”

  在石壁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除荣誉奖状的激励外,还开设了“慈善助老超市”,物品基本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洗发水9分、牙膏4分、棉质耳罩3分……超市里的生活用品基本齐全,老人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文娱活动以及互帮互助获得积分奖励,到超市换取物品。

  近几年,从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到精神激励,我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镇敬老院的管理模式,让老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线上线下相联动

  农村养老零距离

  二胡独奏、舞蹈表演、乒乓球游戏、爱心义诊……重阳节前夕,沙县南霞乡泮岭村幸福院举行了各种游园活动,老人们欢笑不断。泮岭村幸福院也是乐龄学堂所在地,集学习、生活、健身、娱乐于一体,是农村老人“家门口”的养老设施。

  沙县小吃闻名遐迩,当地大量年轻人都外出做小吃,留守老人数量多。据福建邻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沈文武介绍,公司承接了沙县8个乡镇敬老院的运营,同时向农村居家老人延伸,定期在农村幸福院举办各种活动。此外,依托农村幸福院,沙县探索“学养结合”新模式,在12个乡镇开办了近40所乐龄学堂,给老人上书画、音乐、体操、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满足农村老人“养老不离村”的需求。

  在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幸福院作为覆盖广大农村的触角,可以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娱乐活动的需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则从县城延伸到乡镇,乃至村(居),线上+线下的居家社区服务让农村老人就地“老有所养”,实现居家养老零距离。

  “每个老人我基本每月都上门服务一次,天天都在村里跑,没及时上门,老人还会主动关心询问。”龙岩禾康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48岁助老员付春兰每天奔忙于古田镇各个村。陪医陪行陪聊天,代办代购小体检,理发洗身剪指甲,翻晒清洗助起居……在上杭县,这份价值100元、每月180分钟服务时长的线下实体援助服务由政府买单,服务对象包含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员共六类群体。从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到精神关怀,截至2020年10月23日,龙岩禾康公司已在上杭县4个乡镇上门服务累计14916人次。

  老人平时独自在家中发生意外怎么办?禾康公司为上杭县政府托底人群及自费用户建立信息档案,免费配发“SOS”一键通手机。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长按“SOS”键呼叫智慧服务平台,后台人员即可通过手机定位提供紧急救援。目前,这种“互联网+智慧养老”线上基础信息服务已覆盖上杭县22个乡镇344个村(居)的七类群体。

  为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我省各地也在探索多种模式解决农村老年人照护难、吃饭难、精神孤寂等问题。三明探索“中央厨房+用餐点+配送助餐”机制,依托农村幸福院等场所增设老人助餐点,帮助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漳州华安县针对山区老人居住分散的特点,组建摩托车助老服务队将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到山区,还通过“社会爱心救援志愿车队+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就近派单”的形式,形成15分钟救援圈,为老人解决后顾之忧……这些探索有效帮助农村老年人更好地实现居家养老,打造了真正意义上“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