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工程

——写在数字福建建设20周年之际

2020-10-12 08:19:13  来源:福建日报
  

  2000年10月1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上批示,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拉开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在国内率先开启了探索省域信息化的征程。

  久久为功,滴水穿石。

  20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数字福建建设宏伟蓝图,把数字福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持续推进,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1.7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增长速度居全国第2位;数字政府服务指数居全国第1位。

  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乘着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的东风,我省上下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加快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和示范区,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赋能。

  统筹谋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今年8月,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我省将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新网络、新技术、新算力、新安全、新融合、新平台等新基建工程,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高起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引擎。

  行动计划明确建立省级推进工作机制,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同时,在新型基础设施规划衔接、项目要素保障、应用场景拓展、支持方式创新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立的重大思路、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围绕“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数字福建建设目标,统筹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20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实施4份数字福建专项规划、20份年度要点,并将数字福建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框架,统一组织实施。针对区域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要素统筹部署数据资源、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应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工程,数字福建的系统工程建设步步为营、有序推进、逐步完善。

  ——坚持统建共享。按照“要统筹、不要多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原则,把住数字福建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的“总开关”,杜绝各部门重复建设的“孤岛”和“烟囱”现象,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推进公共平台建设,凡是能共用的软件都作为公共平台,统一开发、共同使用。

  把握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的重要机遇,持续深入实施数字福建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数字福建·宽带工程、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商务云等一批国内先进的基础工程陆续建成,系统性、前瞻性地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福建发展根基。

  把数字经济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出台了支持互联网经济、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平台经济、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为数字经济领域产业政策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

  根据目标,至“十三五”末,福建信息化发展水平将保持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

  创新引领,先行先试探新路

  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数千个机柜内,海量数据在“狂奔”,已实现3000万亿次/秒浮点计算能力。这个“最强大脑”和“创新引擎”,吸引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医疗健康、国土资源、智慧交通、安全生产等5个国家级项目落地,建成了电子口岸、优教共享、应急指挥、生态大数据等数十个省级示范项目,挖掘数据价值,共享数据红利。

  数据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在数字福建建设之初,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就提出:“我要一点击鼠标,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

  政务数据共享,成为贯穿数字福建20年建设的重要主题。

  在全国率先开通省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率先成立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率先启动实施电子证照建设应用工作、率先建立信息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率先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构建省市两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体系……一系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突破了制约信息化发展的诸多难题,推动数字福建建设驶入快车道。

  2001年启动建设的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从最初的交换共享到如今的汇聚共享,已迭代升级到4.0版本。

  目前,省级政务云平台已汇聚了2400多项共计69亿多条数据记录,涵盖全省150多万家企业及8万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信息、全省近4000万常住人口和320多万流动人口信息、1亿多本电子证照、1亿多条信用记录信息和10亿多条环境监测数据,并实现“一人一档”和“一企一档”。

  2019年1月,福建省公共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正式开通,已开放23个领域、48个部门和20个行业708类数据,总开放数据量超过7亿条,累计用户访问883万余次,有效促进了政府数据的社会化增值再利用,便捷群众生活、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数字福建建设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前沿。

  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1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8个、企业技术中心28个、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18个、物联网重点行业实验室11个、大数据研究院(所)27个。

  着力“增芯强屏”,突破关键技术。围绕产业链创新需求,聚焦短板和瓶颈,集中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新大陆二维码识读引擎、瑞芯微芯片、上润物联网仪表、锐捷网络设备、中海创工业控制系统、福昕版式软件、美亚柏科取证云、星瑞格国产数据库等一批自主优秀产品;三安、厦门联芯、福联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集成电路生产力布局;友达光电在液晶显示面板领域排名全球前3位;中国首个新业态VR产业基地落户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

  福建已成为电子政务综合改革、电子证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全国试点省份,以及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全国贡献了大量的福建经验、福建技术和福建产品。

  惠民便民,宏伟蓝图精彩呈现

  今年1月,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依托闽政通App,我省快速开发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健康码——八闽健康码,已在线制码3305万个,为2.6亿人次提供亮码通行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群众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全省一体化掌上服务平台闽政通,已覆盖医社保、公积金、机动车、台风路径、个人档案、便民缴费等905项民生服务,基本实现高频便民事项“马上办、掌上办”。目前注册用户达330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超过83%。

  20年耕耘,数字福建已深刻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良好态势。

  ——信息“高速路”更畅通。目前福建所有地级市都达到了光网城市标准,4G全面覆盖城乡,建制村100%通光纤,窄带物联网实现全省全覆盖,5G建设不断提速,互联网普及率居全国第4位。电子政务服务网络已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北斗数据分中心、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全面开展环保、农业、林业、海洋、水利等领域卫星应用服务。

  ——数字政府服务更优质。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97%以上事项可网上办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超过90%。手机端“掌上办”、服务大厅“一窗办”、自助一体机“就近办”水平逐步提升。电子证照广泛应用,基本实现群众凭身份证号码、企业凭法人代码就可以办理相关事项。2019年福建数字政府服务指数居全国首位,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数字经济加速领跑。全省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有13家,7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6位,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一批数字经济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前两届峰会,全省累计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62个,总投资3826亿元,目前13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295个项目开工建设,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放大和倍增作用日益显现。此外,还涌现出3家“独角兽”企业、14家未来“独角兽”企业、72家“瞪羚”企业,这些成长速度快、经营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后起之秀,正成为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

  ——智慧社会便民利企。社会服务普遍实现信息化。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加快形成,教育“班班通”覆盖全省中小学,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远程医疗覆盖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和8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社会保障卡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实现一卡就诊、一卡结算;智慧交通一卡支付实现全省地市互联互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数字福建赋能,“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正加速而来。

  (记者 王永珍 吴毓健)

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工程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