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华安畲村摆脱贫困记:富民+振兴一个不能少

2020-08-20 09:41:18  来源:人民网
  

  在福建华安官畲村,时间一到上午9点,游客就多了起来,蓝彩珍和她的小姐妹们便如往常一样穿上了畲家独特的“凤凰装”——彩花装饰的长辫高盘于头顶,右开襟的衣裳上镶嵌着金色花边。这也是福建官畲景区舞蹈演员们的工作装束。

  对于闽南一带甚至更广一点的地方,官畲景区都有一定的名气。来自福建厦门、泉州甚至省外广东的游客,都会趁着节假日来到这个藏在华安县群山中的畲族特色村寨旅游。

  当游客走在村里宽敞的马路上,看着道路两旁被刷成七彩颜色的楼房和各式各样的楼阁栈道,绝对想不到20年前这里是多么的困顿、贫苦。

  畲村昔景

福建华安畲村摆脱贫困记:富民+振兴一个不能少

  官畲村旧貌。华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20年前的官畲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8公里的羊肠小道,几户人家挤在一套简陋的土房里,每当家里添丁进口的时候就不得不跟牲畜抢房子住,“地无一丈平,路无三尺宽”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贫苦生活给年幼的蓝彩珍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回忆起小时候,这个如今拥有2个孩子的33岁母亲总是会抿抿嘴,显得略微有点不好意思。

  小时候家里实在穷,一年四季菜里也没什么油水,家里好不容易买来一块肉也并不意味这顿就有肉吃了。这块肉将是全家人这几天做菜用油的来源。每次做菜前,把肉拿出来在锅里抹一圈,炒菜用的油便解决了,接着把肉收好,等着下次再用。如此几天,这块肉才完成它最终的使命。这样的场景在蓝彩珍童年的记忆里俯仰皆是。

  如果时间再往前拉一拉,1986年的官畲村仿佛跟蓝彩珍童年印象中的没什么两样。1986年的一天,当时在福建省群众艺术馆工作的蓝雪菲沿着寻找畲族民歌的足迹闯入了这个闭塞的小村庄,当畲民们在怀着惊异的目光打量完这位第一个来到官畲村的“女干部”后,立马拿出村里最好的酒菜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当然,这些上好酒菜的原料也只是一只干瘪的公鸡。

  多年后,当初翻山越岭搜集保护畲族民歌的蓝雪菲教授怎么也想不到,若干年后畲歌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而且成了畲民们奔向富裕生活的一件重要法宝。不过在这之前,真正改变村子面貌的还是另外一样事物——茶叶。

  种茶富民

  华安县种植铁观音历史悠久。唐朝时已开始培植茶叶,至明清,华安的铁观音早已随海上商路远播南洋。这种口感呈兰香的半发酵茶在无数的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闽南一带的人们,当时间来到21世纪,这种茶叶在官畲村这个小村子又一次引起了一场山乡巨变。

  时至今日,如果你在凌晨4点的官畲村走一圈,你会发现大多数家庭总有几个房间亮着灯,不用怀疑,那准是官畲村村民在制作铁观音。

  其实官畲村广泛种植铁观音的历史并不久远,在2003年之前,村民们也只有偶尔作为帮工去临近的几个乡镇才能见识到这种茶。

  2000年前后,当县里提出“种茶富民”的口号后,铁观音茶叶种植旋即在华安掀起了一股潮流。也正是这个时候,时任官畲村党支部书记的蓝金福看到了机会。“正值好时机,此时不试,更待何时!”蓝金福决定放手一搏,开始投资养茶。

  命运总会奖赏勇者。蓝金福与另外5户村民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家开垦了7亩荒地,第一年种茶就净赚3000元,第二年光靠卖茶青就实现了利润近6万元。”当蓝金福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现身说法时,村民们都难以置信。面对这改变命运的机会,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种植铁观音的行列。

  至今,村里面还流传着老支书和大喇叭的故事。

  当时蓝金福刚担任村支书没多久,怎样让村民们摒弃原有的陈旧思想,怎样提高村民的养茶积极性,成为摆在蓝金福面前的头号难题。一次机会,蓝金福看到了市场上卖的扩音喇叭,于是就顺便采购了一台。没想到后来正是这台喇叭成了老支书走街串巷宣传政策的好伙计。县里有什么扶持养茶的政策、养茶能如何地赚大钱,老支书天天讲,月月讲,一时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对养茶来了兴趣。由于官畲村适宜的自然环境,这里生产的茶叶很快便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后来,政府帮忙注册成立畲寨茶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施放有机肥,喷洒生物农药,手工采茶、制茶。现如今,合作社已升级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官畲”茶叶商标成了漳州市知名商标。

  蓝彩珍家里也正是在那几年开始种植铁观音的。通过养茶、卖茶,慢慢地,村里面通了路,家家户户盖起了洋房,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虽然养茶制茶十分辛苦,但是家庭收入以看得见的速度增长,这是十分欣慰的。蓝彩珍时常回忆起那几年家里卖茶的光景,每次茶商来都能收走上百斤毛茶,听说有些村民的点钞机都用坏了好几台。

  不过近几年,情况起了些变化,茶叶似乎有点不景气了。蓝彩珍说:“2015年前后,茶叶就有点走下坡路了,虽然也能赚钱,但没以前那么多,而且种茶很累,大家慢慢开始减少种茶面积了。”

  旅游兴村

福建华安畲村摆脱贫困记:富民+振兴一个不能少

  七彩官畲村。黄建和 摄

  蓝清年老人今年65岁了,不过他依然能信手拈来唱一段畲族民歌。寂寥悠扬,似吟似唱。老人在唱的时候总要砸吧砸吧嘴,似乎要从歌里品出祖先用千年文化沁润的醇酿。

  官畲村是闽南地区三个完整保留畲族语言的村庄之一。不仅畲歌畲语在此完整保留,祖图、祖杖等反映畲族文化的器物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6年,官畲村迎来了另外一位重要的客人——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这位县委书记在对官畲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后,官畲村这艘在“种茶富民”航道上有些动力不足的船又一次获得了新的坐标。

  “进一步整合畲族文化资源,讲好官畲村故事,发展乡村旅游,以生态旅游融入和带动乡村发展,是官畲村下一步要做的事。”

  于是,在得到村民们广泛拥护后,官畲村开始了“旅游兴村”探索之路。百米长的环山步道,40座色彩斑斓的“瓢虫屋”民宿、蓝丝绸般的“彩虹桥”……一座座旅游设施拔地而起,村子里瞬间焕然一新,再配合村子里原有的畲族原生文化旅游资源,官畲村这艘大船又一次加大马力开动起来了。

  但“旅游兴村”之路并不平坦,如何将旅游资源转换成实打实的收益,如何科学合规地运营、如何在文化传承和旅游兴业二者之间达到平衡,这一道道的难题摆在官畲人的面前,也成为如今的官畲村党支部书记钟海王最头疼的问题。“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最终,钟海王得出这个结论。

  2018年底,在县里的推动下,官畲村正式和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结成“亲家”,企业收购官畲村相关旅游配套,并对官畲旅游资源进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村民拥有固定回报和景区门票收入分红,政府监管发力确保多方利益。

  如今的官畲村彩屋黛瓦,游人如织,已是国家级3A旅游景区,成为华安县乡村振兴的典范。2019年,游客数超12万,村财固定收入增至51万,村民分红现金49万,人均分得1000元。如今的官畲村,有90%的村民从事着跟旅游有关的工作,有8分之1的人口直接服务于官畲景区。“种茶富民”“旅游兴村”让这个群山闭塞的小小畲族村落蝶变成如今的新农村典范。

  上午10点,蓝彩珍跟舞蹈队的姐妹们在村口印有“官畲”二字的巨大牌坊下摆上长桌,桌上斟满了畲家自酿的米酒,这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进村的第一站,一会儿,蓝彩珍将和姐妹们跳起迎宾舞,这天又将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偶尔,蓝彩珍唱歌的时候会回想起小时候缭绕在山间的祖先的歌子,“变化可真大,我深爱的土地。”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